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第二個十年之際,這一地區正面臨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挑戰。因此,在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中,穩增長成為國家與地方的共識。
今年上半年東三省的經濟數據不太好看,黑龍江以4.8%經濟增速依然全國墊底,吉林、遼寧也都處于落后梯隊,增速低于全國平均的7.4%。
在這一情況下,國務院出臺《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支持東北新一輪振興。同時,東北各省也相繼出臺措施,在新一輪振興中穩增長成為主流選擇。
近期吉林就國務院政策出臺139條落實意見,安排今明兩年省內近3958億元重大項目投資、跨省6663億元項目投資。而今年黑龍江早就出臺65條穩增長措施,安排3000多億元項目資金。遼寧省也出臺了15條穩增長措施和20條存進投資增長的意見。
東北三省保增長
進入2014年第四季度,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在即,而各省全年經濟大勢已定,東北地區經濟增速仍令人擔憂。
從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后,東北地區就頗受輿論關注,因為黑龍江省以4.1%的經濟增速在全國墊底,而吉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則勉強及格。二季度黑龍江雖然4.8%的增速比一季度強,但依然排在末位,遼寧、吉林則增速有所下降,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屬于落后梯隊。
從二季度開始,黑龍江、遼寧就相繼出臺穩增長措施。黑龍江在此前新舊21條經濟政策基礎上,出臺了投資3000多億元的65條穩增長措施,其中大部分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上。遼寧省則一天之內連發《關于促進當前經濟穩增長十五條措施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促進投資增長的若干意見》兩份文件,以期穩增長促投資。
近日,吉林省《關于國務院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落實意見》,針對激發市場活力、深化國企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開放合作等11個方面提出139條意見。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附件《吉林省在建和今明兩年擬開工建設重大項目分工表》,共包括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的46個重大項目。
“不管吉林省還是國家,都要保持一定的投資,完全沒有投資動力是不可能的。”吉林省智庫秘書長、研究員劉庶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東北振興剛開始時吉林省曾連續三年投資增速全國第一,2008年固投總規模超過黑龍江,但現在投資速度降下來了。
他表示,國家近期支持東北振興的政策里很多是做增量文章,就是靠投資推動,而吉林省經濟總量小,僅優化存量是不夠的,必須有增量來支撐。
改變體制性落后
實施11年的東北振興戰略,使得東北地區經濟獲得發展,但是相比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此外,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仍未完成,計劃經濟留下的痕跡還是很深,最大的表現就是東北地區民營經濟不發達,國有經濟尤其是能源經濟比重過大,工業結構偏重。
現在,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種差距拉大的趨勢也在加劇。過度依靠重化工業,而民營經濟活力不足,成為今年上半年該地區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關鍵問題。
例如黑龍江今年經濟下滑最大的原因在于大慶經濟增長乏力,依靠石油經濟的大慶在黑龍江工業增加值中占一半比重,依靠煤炭經濟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四大煤城也面臨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
“振興東北新的支持政策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給民營經濟活力,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國企深化改革,國企資本多元化,釋放微觀主體的活力,在搞活國企之外,發展民營企業。”劉庶明說。
在國務院提出的近期振興意見中,明確將簡政放權和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等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措施放在首位。同時,也指出東北地區去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部分行業生產經營困難,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和結構性矛盾凸顯。
“(東北地區)上半年經濟下滑是結構性下滑,現在的落后也是體制性的落后。”黑龍江省科顧委主任陳永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東北振興第二個十年要集中研究計劃經濟留下的舊體制、舊結構怎么分層次改革,解決治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