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訊:城鎮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根據“十二五”規劃,中國在“十二五”末城鎮化率將達到51.5%,較“十一五”期間增加4個百分點。
據估測,每增加一個城市人口,相關配套設施投資是50萬人民幣,未來我們要增加4.5億的城市,要增加的投資部分225萬億人民幣,相當于2010年GDP的4.5倍,這意味著未來城鎮化經濟建設發展空間還很大。
如果說“十一五”期間城鎮化就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那么,“十二五”期間城鎮化將與經濟結構調整相配合,將更高質量地推進,所帶來的也必將是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未來城鎮化建設的步伐需大大加快。城市化率提高,直接帶來的是對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
地方 “十二五”規劃城鎮化投資
【山西省】“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城鎮化是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也是山西轉型跨越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規劃,到2015年山西省將每年新增城鎮人口60萬人。每新增一個城鎮人口,山西省就將為此付出10萬元的費用。按此計算,5年內山西省將在推進城鎮化方面投資超過3000億元。
在“十二五”期間,山西省將重點實施好百鎮建設工程。2011年將搞好20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使其成為集聚產業、吸引人口、服務三農的中心鎮。
【海南省】“十二五”期間,把實施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大舉措,確保完成投資12億元的1.63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投資19億元的5000套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設任務,并爭取落實補助資金2.4億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獎勵性住房各1萬套。要積極建立更加靈活有效的戶籍準入、社會保障等有利于促進人口轉移的制度保障和長效機制。
海南“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3780億元、年均增長13%。
【山東省】在山東省“十二五”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左右,山東半島城市群達到65%以上。發展壯大中心城市,做大做強濟南、青島兩大中心城市。到2015年,全省17個設區城市全部發展為大城市,其中特大城市達到10個左右。“十二五”期間,山東城市建設計劃投資5360億元,年均增長10%,并加快青島軌道交通建設步伐,推進濟南軌道交通開工建設,開展煙臺等特大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研究。
城鎮化建設帶來的水泥需求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城市化進程長期滯后于工業化進程,基礎設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無論是房屋建設還是鐵路、道路、水利、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還有較大潛力。以城鎮化率為例,2009年我國城鎮化率為46.6%,而大部分發達國家或地區水泥消費峰值出現的時點城鎮化率均在70%以上,因此我國還有大量農村人口需要轉移進城,這將產生巨大的房屋需求,我國水泥消費還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促進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已經寫入我國的“十二五”規劃,成為我國短期宏觀經濟政策和未來中長期政策的重要結合點,是“十二五”起步的重要依托。城鎮化健康發展一方面有利于穩定擴大內需,加大水泥需求量。另一方面城鎮化建設將有利于加快水泥行業經濟結構調整。再者城鎮化健康發展有利于減輕流動性管理壓力,使資金流入建設領域,從而拉動水泥行業的發展。
由此可見。我國實行城鎮化建設將給水泥行業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及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