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系列的風波后,大家眼中一直映出一個詞——散裝水泥。如雨后的小荷,迅速的成長起來。
跟袋裝水泥相比,散裝水泥每噸可以節約包裝費35元,損耗僅在0.5%以下,基本不需要人工費,計量誤差僅為0.2%便于控制,可以節約大量資源和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節約大量勞動力,利于水泥工業和建筑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存放長達13個月而不變質,幾乎不占用儲存場地。這么多的優勢,給散裝水泥提供了一個更廣的生存空間。
目前我國的散裝水泥生產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創造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讓這個產業備受關注。國家兩會后,討論的環保、新城鎮化、房地產調控等跟水泥行業牽扯的議題,地方性政策都一一開始出臺。據水泥人網了解,在國家宏觀政策和十二五規劃的調整下,各地政府部門紛紛出計出策,以求節約、環保、快捷的發展方式。
江蘇省經信委印發《關于公布2013-2015發展散裝水泥示范鄉鎮創建名單的通知》,提高農村散裝水泥的應用比例。不僅可以促進建筑傳統施工方式改變,更加提高建筑的質量,改善生態環境。對于新農村建設來講,節約了大量資源和節省勞動力的浪費。連云港市強調要繼續加大宣傳實施《江蘇省散裝水泥促進條例》,確保通過省市級工作驗收。昆山市更是執行行政執法職能,以確保實施散裝水泥政策的各項要求。
安徽省省人大、安慶市散裝辦分別對散裝水泥的實施和使用開展考核及調研工作。加強對散裝水泥的監察和管理,進一步提高科學發散和科技興散意識,為節能減排和“兩型”社會建設做貢獻。
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也相繼出臺條例和辦法加快散裝水泥的使用范圍和順利實施。海南省更是明文規定使用袋裝水泥要收取袋裝費。不僅中東部省市,西北部的陜西省和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也紛紛響應國家政策,全力促進散裝水泥和預拌混凝土的使用。
最近幾年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出臺過一些關于散裝水泥的條例和推廣使用,但是未能受到重視,收效不大。
近期不斷地霧霾天氣,現拌混凝土的擾人擾環境,國家建設政策的調控等等問題,讓水泥企業都在尋求生存的解決方法。脫硝脫硫、節能減排、結構重組等內部問題解決后,面對市場的新要求、國家的新政策,開始尋求利潤高的生存模式。各省市政府紛紛支持的發展散裝水泥辦法,無疑給水泥行業減少大部分利潤的流失。倉儲小、包裝費省、勞動力省、資源浪費少,企業在利潤提高的同時環境污染也減少了,很多水泥企業開始加大散裝水泥的生產比例,大大提高了今后建筑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