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助磨劑行業,如果說起北京人眾創新工貿有限公司,也許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提到該公司總經理張再宏的大名,卻可能沒有幾個人不知道的。作為美國格雷斯公司中國區的前任高管,他曾為格雷斯水泥助磨劑在中國的業務拓展立下過汗馬功勞,更為水泥助磨劑在中國的推廣應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因此,他被業界贊譽為“中國水泥助磨劑第一人”。
2009年,正是水泥助磨劑在中國大地上發展地如火如荼之時,也就是在這一年,張再宏創辦了北京人眾創新工貿有限公司,開始自主創業生涯。如今,5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風生水起的助磨劑行業在水泥行業產能過剩以及大型水泥企業開始自產助磨劑的多重夾擊下,步履維艱。那么,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張再宏帶領的人眾創新團隊都遇到了哪些問題?企業是如何在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得以持續發展的?帶著這一系列的疑問,記者于近日對張再宏進行了一次專訪。
在“混亂”中堅守
對于助磨劑行業的“亂象”,記者早有耳聞。給水泥企業回扣、大打價格戰、拉關系走后門、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等,可以說,一些助磨劑企業為了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真的是不擇手段。而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助磨劑行業更加混亂,行業形象整體下滑,水泥企業對使用助磨劑更加無所適從。
“現在最大的障礙就是市場比較亂,而這種亂阻礙了我們與水泥企業之間的溝通。”談到這些,張再宏頗有些無奈。“你比如,過去我剛到格雷斯時,我就坐在辦公室給水泥企業打電話談業務,大家彼此之間都是陌生的,都是通過打電話交流溝通。那個時候,水泥企業經營也不太好,一看助磨劑的性能特點覺得這東西挺好,那可以去做一些試驗。然后大家就一起坐坐談談,看看有沒有合作的機會。現在你想這種方式肯定不行啊。現在,你再打電話(可能天天有人打電話),人家一看是助磨劑企業可能就給你掛了。所以這些年,我都沒有再冒昧地打過。”
盡管行業整體環境混亂,但這一切并沒有改變張再宏的行事風格。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凡事實事求是,不夸大其詞。每一次到水泥企業考察,張再宏總是會問清水泥企業的現有產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混合材,細度是多少,水分控制在多少,過去是否用過助磨劑,效果如何等等。如果企業告訴他說過去用過助磨劑都沒有什么效果,他會誠實地告訴對方:那我這個也不一定有太大效果,要用不同的技術配方再試一下。而不是像某些同行那樣,拍著胸脯向水泥企業承諾,保證降低多少成本、提高多少強度、增加多少混合材。他寧可被水泥企業誤會自己的技術不行,也不會違心地說一些有可能兌現不了的話。
事實上,憑借多年的工作積累,張再宏的電腦里記錄的試驗早已超過上萬組,助磨劑配方也有百十余個,在行業里可謂技術實力強大。可即便是這樣,他也從來不說大話,不向水泥企業做出任何承諾。張再宏告訴記者,助磨劑產品看似簡單,但要深入進去研究它,卻是一個很復雜的事。它不僅僅是要了解其本身的化學組成、化學搭配,還要了解客戶的水泥工藝方面的相關情況,效果各不相同,怎么能向企業做什么保證呢。他始終認為,片面鼓吹助磨劑的效果,一味地強調增加多少混合材、提高多少產量,會使水泥企業在使用助磨劑問題上產生錯誤的想法。也就是說,受這些宣傳的影響,水泥企業一旦選用了助磨劑,他會覺得你沒有10個點或幾個點的提高就是不行的,或者說是不管出了什么問題都算在助磨劑身上。這樣的做法顯然失之偏頗。
由于張再宏從來不參與不正當競爭,這也使他失去了一些與水泥企業合作的機會。但他卻一點都不后悔。“我寧愿做不大,我也不愿意那樣去做。那樣做的話,到最后是絕對不會有好產品的。”說這話時,他表情嚴肅,態度認真。“我是很反對給回扣的。你說與客戶在一起吃點兒飯、送個小禮品、有什么事互相幫個忙,這樣我覺得挺好,真的有點兒像朋友這樣的關系,而且這樣的關系反而比較牢靠。所謂‘君子之交’嘛。”
崇尚“君子之交”的張再宏,也用他的君子風范影響著他的每一個客戶。“還是有很多客戶有正能量的,他想用上好產品,你只要把正確的理念跟他溝通好,他也能理解的。我非常感謝我的客戶,他們都是非常實事求是地跟我一塊聊助磨劑的事情。有的時候客戶的水泥發生了變化,他不會盲目地去說是你這個助磨劑的問題,而是和我們一起尋找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