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廠水泥質量管理是水泥生產中的最后一道關口。怎樣把好這最后一道關口呢?筆者根據管理出廠水泥質量十幾年的經歷,有以下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1 畫水泥、熟料質量示意圖
要想管理好出廠水泥質量,首先必須對熟料圓筒庫存質量情況、水泥庫存質量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質量相當穩定的企業,可能做起來要容易得多,但對于質量波動大的工廠,做起來就麻煩得多。為了便于記憶、查找,我采取了畫簡易示意圖的方法,將熟料的重要參數,如KH、fCaO、MgO填在所入熟料庫的某一欄內,并記上日期,便于查找某一天的詳細記錄,并記上庫號。這樣,每一個庫,從底層到頂層某一天某一班的熟料質量情況都非常清楚。因此,在確定熟料搭配入磨時,可以根據各種數據的高低質量優劣計算出搭配比例,可以生產什么品種的水泥,混合材允許摻加時,最多允許加到多少。另一方面,熟料是由上面通過庫中心向下流到庫底,然后流到庫外的。有了這個概念后,如果熟料沒有放空又急著進料,可以將示意圖中此庫下到那個位置上,接著填寫新入庫的熟料簡單質量情況。某一庫下空或沒下空,都要重新填一個新庫示意圖,以便填寫沒下空的和新進熟料的質量情況。
用同樣的方法可以填寫水泥入庫的簡易示意圖。只不過填寫的內容改成某一天出磨水泥的1d強度(或快速強度)和沸煮安定性。如果MgO含量超標,需填上壓蒸安定性結果。根據強度的高低和安定性的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水泥庫下料也是由上而下從庫中心沖開一個圓筒口而下到庫底,然后流到庫外的。根據1d強度的高低和安定性的好壞,決定兩庫或三庫搭配的比例,并且根據庫中不同位置水泥的不同質量情況,隨時調整搭配比例。例如:當兩庫熟料的KH都在0.85~0.96之間,并且fCaO都在1.5%以下,同時其它有害成分都在正常含量以內時,這樣的兩庫熟料可以搭配生產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摻加量可以按國家標準要求的數量加。而當fCaO大于1.5%時,就不能生產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只能生產礦渣水泥和摻其它混合材的水泥。兩庫或多庫熟料搭配的比例,以能使得搭配后的熟料fCaO在2.0%左右為宜。礦渣摻加量的確定以能使得磨制的水泥強度達到控制目標值。
同樣,當兩庫水泥的1d強度分別為10MPa和14MPa時,控制值為12MPa,這兩庫水泥搭配比例就按1∶1。另外,還要考慮到水泥的沸煮安定性和壓蒸安定性。如果兩庫水泥沸煮安定性分別為良好和彎曲,這兩庫水泥的搭配比例就按1∶1;如果兩庫水泥沸煮安定性分別為良好和潰裂,為確保搭配出的水泥合格,就要加大搭配比例,好壞按3∶1或4∶1。壓蒸安定性都有具體膨脹率數據,例如兩庫水泥壓蒸膨脹率分別為0.30%和0.60%,搭配可按1∶1比例,以能確保搭配后的水泥壓蒸膨脹率低于0.50%為依據。
2 根據水泥的1d強度預測28d強度
水泥出廠質量管理,最初是根據3d強度推算28d強度。這種方法比較準確,但此法需要時間長,水泥庫周轉慢。對于產量低,水泥不急于出庫的廠子來說,此法可以用。但對于水泥急需出廠,或水泥產量高的廠子來說,就必須用快速強度。快速強度的測定方法很多,可以根據自己廠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我廠原先使用的快速方法是:將水泥試樣根據GB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成型,然后放入養護箱中養護7h左右,將試體隨同三聯試模一起放入快速養護箱內篦子上,蓋好箱蓋,將電接點溫度計調在 70℃,接通電源,從加溫到恒溫需1h30min,恒溫養護15h后關閉電源。放水取出試模放置常溫處,待試體降至常溫,即脫模破型,其結果即為快速強度。這種方法很準確,每經過一段時間就要重新計算一下快速系數。這樣就能保證通過快速強度推算28d強度的準確性。
后來,隨著水泥產量的提高,出庫水泥編號的迅速增多,快速強度的測定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因為快速養護箱放試塊有限,出磨出廠水泥編號增多,快速養護箱就放不下;另一方面,快速養護耗電耗水多,工作手續繁瑣。后來我們就用1d正常養護強度和快速強度比較,發現1d強度雖不及快速強度準確,但確定好1d強度的波動范圍,即最低值和最高值,也就基本能指導生產。而且這種方法簡便,快速,其步驟是:按國家標準GB177—85〈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進行試體成型,即在作常規水泥強度檢驗時多成型一組試體,養護24h脫模,再進行抗折抗壓試驗,即得出1d強度值。對于一個廠來說,配料方案不變,1d強度的要求值也不變。我廠生產的礦渣425R水泥,出磨水泥1d強度要求大于12MPa,最低不能低于10MPa。根據熟料質量情況,調整礦渣摻加量。如果熟料質量不好,就要將礦渣摻加量指標降一下;如果熟料質量好,就要將礦渣摻加量指標提一下。下達指標要放到用某種熟料之前,這樣就使出磨水泥強度不致于出現大的波動。當熟料質量波動頻繁的時候,出磨水泥1d強度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波動。這就需要通過水泥強度高、低庫多庫搭配倒庫或包裝,做到進一步均化。對于那些特別異常的低強度庫,要特別謹慎,必須用適當高強度的水泥與其搭配。搭配時,水泥強度特別低的庫要盡量少放些,必須派人經常監督下料情況。還要注意,搭配的水泥強度不能太高,以防造成此編號水泥強度過高,使標準偏差過大。對于庫內那些強度特別高的水泥,搭配時也要特別注意,要用比正常料稍微低的水泥搭配,強度特別高的料要盡量的少放,這樣就會使此編號的水泥強度不致太高,有利于縮小標準偏差。這些水泥的搭配都是根據1d的抗壓和抗折強度來進行的。如果3d的水泥強度已經出來了,就要以3d強度為根據。
3 安定性的優劣搭配
導致安定性不良,一般是由于熟料fCaO、游離MgO或摻入的石膏過多(SO3過多)等原因所造成的,其中fCaO是一種最常見、影響也最嚴重的因素。對于質量管理較差的廠子來說,fCaO波動頻繁,熟料安定性較差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因此,在磨制水泥時,要根據熟料質量示意圖所標的熟料質量狀況,下達礦渣摻加量、細度、SO3指標。對于KH很低的(KH<0.810)熟料,雖然其它品質指標如fCaO、MgO、SO3都比較較正常,但是礦渣摻加量指標也應下得很低。因為這樣的熟料強度很低,即使下很低的礦渣摻加量指標,磨制的水泥強度也不會高。對于黃粉料、欠燒料要特別注意,和其它好料搭配時,此種料用量要盡量的少。對于KH較高、煅燒非常好的熟料,一般用它搭配不好的熟料。若是都是好熟料搭配,礦渣摻加量指標要提到較高數值。這樣磨制的水泥強度不會太高,就會縮小出廠水泥標準偏差。
在磨制水泥時,盡管我們很注意搭配,有時因為熟料質量變化頻繁還是會出現安定性不合格的情況,有時搭配包裝到站臺上安定性仍不合格。因此因安定性不合格在站臺上搭配包裝時,絕對不要馬上出廠,一定要重新檢驗合格后方可通知出廠。重新檢驗時,要增加取樣密度,我廠以每100t取一個小桶樣(從20個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樣品),做試餅測安定性,這樣檢驗合格后,就不會出現問題了。夏天雨水多,高溫潮濕,fCaO消解的快;冬天低溫干燥消解的慢。有時安定性嚴重不良時,要放很長時間,做許多次試驗后安定性才能合格。因此,即便搭配包裝,也不能將整個站臺包滿,以防安定性不合格時,影響繼續包裝,造成庫滿停機,無法繼續生產。
另一方面,因安定性不合格,搭配放站臺時要考慮到放站臺時間長了,水泥強度要降低。紙袋的還好些,編織袋透氣要降低得更歷害。冬天每月要降低強度4%~6%;夏天沒有存放時間太長的,因為空氣潮濕,時間長了容易凝結硬化。因此,搭配放站臺的水泥要想保持較高的強度,必須根據安定性不良的程度,以及強度的高低用適當高強度、安定性好的水泥來搭配,如果實在沒有搭配好,存放時間過長,通過檢驗,強度低于正常出廠標號,那也只有降低標號使用。
游離MgO的潛在危害性比fCaO更大,而且必須用壓蒸法檢驗。我廠礦山MgO含量是比較高的,并且是分層的,有的層次含MgO比較高,平均含量超過4.0%以上,局部有的含量甚至超過15.0%以上。1983年至1986年,熟料中MgO含量年平均都在4.0%左右。由于當時管理跟不上,礦山石灰石常常搭配不好,出窯的熟料MgO含量經常有超過5.0%的,有的甚至高達6.0%。這就需要搭配,需要做壓蒸試驗。為此,專門買了壓蒸釜,以便能滿足經常做壓蒸試驗的工作需要。因為沸煮試件的膨脹率也包括在壓蒸膨脹率之內,所以熟料中fCaO過高,也直接影響壓蒸試驗的進行。方法中介紹:為減少fCaO對壓蒸結果的影響,允許試樣攤開在空氣中存放不超過一周再進行壓蒸試件的成型。但是正常生產并不允許等待那么長時間,要求必須及時搭配。這就需要及時生產MgO含量低且fCaO含量低的熟料,用其能保證搭配后的熟料中MgO含量低于5.0%;或者提高礦渣摻加量大于40%,制成的水泥可不做壓蒸試驗。有時生產并不那么理想,熟料中MgO含量超過5.0%,并且fCaO含量也不低,而且礦渣摻加量也不能提得很高,生產又不允許等待,這時只有先磨制水泥,看壓蒸結果怎樣。比如礦渣水泥壓蒸膨脹率有的超過0.50%,有的低于0.50%,根據計算以能確保壓蒸安定性合格的搭配比例進行包裝,分編號進行壓蒸試驗,試驗合格的即可通知出廠。如果有個別還不合格,可放在站臺上消解幾天,fCaO消解后再做壓蒸試驗,一般能合格;最多經過二、三次試驗即可合格。MgO水化速度是很慢的,因此不能存在在站臺上消解游離MgO的想法。搭配放站臺前得確保搭配后MgO壓蒸試驗合格。礦山上白云石里的MgO是呈化合狀態存在的,和熟料摻在一起磨制成水泥不會造成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