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情況下,水泥行業最突出的矛盾是產能過剩矛盾,其中最關鍵的是新增產能問題。只有控制了新增產能才有可能推進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控制不住新增產能,全行業就難以做到和諧、健康發展。
遏制新增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重中之重
目前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河南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長三角地區產能過剩情況也很突出,這都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也對此很關注。
華東市場在全國范圍來看相對較好,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一定下滑,較我們的預期也有很大差異。從幾個關鍵指標來看,銷量增幅較大,市場需求整體增幅10%左右,成本大幅下降,南方水泥上半年成本整體降幅約15%,價格卻出現整體下跌。據統計,華東市場價格下跌30元左右,呈現出“量增、價跌、成本大幅度下降,效益略有下滑”的現象。
雖然需求好于預期,但價格卻出現了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底新增產能的影響,導致價格走低,加之今年宏觀預期不佳,導致今年一季度價格持續低迷。
今年我將80%的精力都花在怎么應對新增產能這一問題上,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將影響到一個工廠的運轉,而這個廠將會影響到其所在區域的市場發展狀況。因為新增產能投產后,周邊地區沒有任何消化的可能性,到頭來,只能是在自身區域內進行惡性競爭。
此外,我們國家的水泥行業治理體系如今沒有健全起來,單純地靠行業自律很難維系,也很難把工作具體落到實處。化解產能過剩是中央提出的重點工作,其中控制新增產能更是重中之重。
不能借“產能置換”盲目新建
今年8月份,工信部發布了《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實施辦法》指出對水泥、鋼鐵等四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建設,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
我曾在今年長江中下游水泥論壇上強烈呼吁,千萬不能讓產能置換變成新一輪新增產能項目的建設高潮。
比如,一個立窯生產線,一個小磨機反復地被置換,這種造假行為充斥在這些年的水泥行業發展過程中,如果再出現反復置換,再出現造假行為,而且相關政府部門對這種行為置之不理的話,水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無從談起。即便是按照這種《實施辦法》落實的話,如果控制不好,也會造成產能過剩的加劇。
舉例來說,如果按此辦法置換,南方水泥至少可以上六條規模為5000t/d的生產線。原本南方水泥和海螺、紅獅一起按市場化原則已自動退出了幾條1500t/d生產線,但如果按《實施辦法》,卻可以通過置換再上新生產線。一旦上線,后果可想而知,這些生產線勢必會給華東市場、給長江中下游水泥市場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對于工信部下發的《實施辦法》,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再到企業,都不能盲目解讀政策文件,更不能鉆政策的空子。
行業自律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措施
我認為行業自律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舉措,對任何一個過剩行業來說,只有加強行業自律、控制新增、節能限產,才能防止惡性競爭,實現健康、和諧發展。
行業自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按行業的規律辦事,堅決杜絕和控制再增新產能,這是行業自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今后即便要發展新項目,一定要按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去做,避免企業的無序發展,真正做到在發展中自律;其次,從經營的角度看,在產能過剩行業,只有通過行業自律,人為地限制生產,改善供求關系,同時要倡導理性競爭,避免惡性競爭,這樣才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行業的協調發展。
而且,政府應該大力支持過剩行業的自律,行業協會更應該把行業自律作為根本職能,而水泥企業無論大小都必須牢固樹立自律意識并帶頭自律。中國建材集團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型央企,始終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為己任,堅定不移地支持各級協會,并帶頭開展行業自律。
基于此,我們始終認為,面對產能嚴重過剩,只有充分發揮協會組織作用、大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強“嚴控新增、節能限產、理性競爭”等方面的行業自律,水泥行業才有出路。
因此,在如何控制新增產能方面,一要靠政府規劃和監管,二要靠行業協會協調自律,需要推動大企業帶頭自律。確保所上的新項目一定要有嚴格的行業規劃、環保、節能、排放方面的認證,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增產能的控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