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沿河自治縣淇灘循環工業園鞭炮齊鳴、旌旗飄動,該縣首家日產3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正式點火投產。
作為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的沿河自治縣,按照“工業化致富農民,城鎮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戰略思路,調結構,強工業,打基礎,轉作風,加快“脫貧摘帽”步伐,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加速發展。今年以來,沿河自治縣緊緊抓住機遇,全面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貴州沿河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的落成不僅標志著沿河自治縣迎來了一個新的大的項目,同時也填補了該縣沒有大型工業企業的空白。
貴州沿河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水泥生產和銷售為主的大型企業,由公司投資1億元興建的日產3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及配套6萬千瓦低溫余熱發電站。位于該縣淇灘循環工業園區內,占地380畝,自2013年8月開始建設。3200噸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物料儲存、均化、輸送采用全封閉式。
據貴州沿河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生產副總經理黃輝介紹,貴州沿河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在環保方面,投入環保資金4000萬元,安裝收塵設備設施42臺套,使水泥產品單位能耗大幅降低,改善產品品質,降低成本,確保環保達標排放。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污染環境。
該項目全面竣工后,年產水泥達150萬噸,年產值可達6億元,年稅收可達1萬元,可解決就業崗位300多個。將帶動包括鋼球鋼鍛坯、煤矸石煤場、石礦山、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解決城鄉人口就業可達2000人以上。
同時,余熱電站年可發電1300萬度,增加尾礦廢渣利用量15萬噸、工業廢渣12萬噸、粉煤灰10萬噸;每年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及烏江沙沱水電站懸浮物8萬噸,固體廢棄物的有效利用率達到60%以上,極大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