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4-12-01 11:21:03 來源:水泥人網

中國建材:高負債之下能否實現自我救贖

11月5日,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公布,公司于11月3日至4日成功發行第一期永續中票50億元。前五個計息年度票面利率為5.70%。本期中期票據并無到期日,并將在公司依照其條款贖回之前長期存續。本期中期票據的發行由中信證券(作為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及上海浦發銀行(作為聯席主承銷商)承銷。

水泥人網了解,中國建材于9月29日獲批發行100億元永續中票額度,首期發行50億元,二期50億元將擇期發行。

當我看到該則公告時,我的第一個反映是:中國建材開始了自我救贖。

7年(2007-2013年),水泥產能由13.6億噸增長到了24.16億噸,凈利潤由186億元(2007年1-11月份)增長到了766億元(最高為2011年,達1020億元)。在這7年里,中國建材也由名不見經傳的小建材企業,發展成標榜世界500強的的龍頭水泥企業,營收從105.14億元增到了1176.87億元,毛利也從19.95億元增長到了301.38億元,水泥年產量也由1666.4萬噸增到了2.37億噸。隨著中國建材的崛起,媒體的視角開始聚焦到其身上,我們發現,隨著企業規模、營收和利潤的不斷增加,其負債率也在水漲船高,從67.36%增長到了81.63%。我們不禁感嘆:中國建材病了?

中國建材經過7年的快速發展,通過其不斷的兼并重組,雖然,對水泥市場正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其身份也從一個資源的整合者轉變成一個病人。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得不到有效控制、行業需求下行壓力較大和資本市場的要求下,中國建材開始了自我救贖:整合優化、增效降債。

發永續債:降低負債率

發永續債是否能夠治好中國建材的病?要獲取這個答案,我們就首先應該知道什么叫“永續債”?

“永續債”也叫無期限債,它不規定債務到期的期限,投資人可以收取相對高額的投資(利息)回報。但國內目前主推的“永續債” 是參照了國際市場“永續債”的功能,利用內地和香港在財務制度上的不同處理方式 ,設計的一款創新產品。雖說并不是國際意義上的“永續債”,但對于香港上市公司卻實現了“永續債”的功能。 可稱之為“類永續債”、“類優先股”。永續債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降低香港上市公司的負債率,美化財務報表。降低負債率的主要原因是:其可以在會計處理上作為股本處理,而不計入長期負債的優勢,進而有效降低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

雖然發行永續債能夠降低資產負債率,但對于中國建材負債總額2380.55億元(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來說,即使其第二期永續債發行完成,也不過100億元,對于中國建材可謂是杯水車薪,所以發永續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病情,并不能根治其病。

央企市營:調動職工主動性

混合所有制(以下簡稱混改)和央企市營的目的是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最終目的是提高利潤率。

2013年,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就曾提出了“央企市營”的模式;2014年7月15日,國資委宣布中國建材被列為國資委混改經濟和央企董事會行使三項職權的雙試點企業。其中,三項職權分別是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由此可見,混改和央企市營想達到的效果是提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利潤率。

利潤率的提高肯定會降低中國建材的資產負債率,但其到底能增幅空間有多大?我們從中國建材旗下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水泥)總裁趙靜澗在某會議上的講話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說:“不可否認,新建的水泥生產線有很大優勢,因為投入的成本低,肯定有錢賺。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違規新建生產線建成投產后,開始違規生產和銷售,亂打價格戰,擾亂市場秩序,反倒不會虧損,合法經營的水泥企業卻因此面臨虧損的局面,這是非常不公平的現象,這個問題如今就擺在我們面前。”

從西南水泥總裁趙靜澗的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這種“不公平”,除了違規以外,還有新建線的優勢。而中國建材所面對的多數是收購來的老水泥熟料線,甚至有些水泥熟料線類似于雞肋,用之無利,棄之可惜。

在如今的水泥行業,即使槍法很準,小米加步槍真的能夠打敗飛機大炮嗎?

兼并重組:提高市場話語權

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和商混行業的兼并重組真的提高了中國建材的話語權嗎?

2007年成立南方水泥,通過7年的打拼,讓南方水泥的水泥產量由298.8萬噸增長到了10217萬噸,商混銷量從0立方米增長到了4941.18萬立方米。2009年成立北方水泥,經過5年多的發展,水泥產量從21.14萬噸增長到了1370.13萬噸,商混銷量也從0立方米增長到了137.76萬立方米。2011年末,西南水泥也掛牌成立,并通過不到三年的時間,水泥產量從307.53萬噸增長到了3611.79萬噸,商混銷量從1.73萬立方米增長到27.43萬立方米。中聯水泥在過去的7年中,通過部分兼并重組,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水泥產量由1367.56萬噸增長到了4856萬噸,商混銷量從0立方米增長到了3314萬立方米。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建材在過去的7年中,在鞏固華東市場的前提下,不斷的布局東北、華南和西南三個地區,大幅度提高了含華東在內,四個地區的水泥產能集中度。正如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所說:“中國建材宋志平董事長為水泥工業餓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彌補了高速發展中民營企業像布朗運動一樣雜亂無章的運動規律,有效地進行了市場整合。”

這種大規模的兼并重組,只以“市場”為基準的大規模收購,不僅讓中國建材失去的競爭力,也讓中國建材債臺高筑。雖然控制了市場話語權,但市場的天平并沒有傾向中國建材。在這些地區中,小競爭者被收購后,而大的競爭者也迅速崛起。

在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雖然部分大水泥企業不得不表現出競合,但實際操作中卻暗流涌動。此時,中國建材的話語權再次受到了挑戰,而且比整合前更加激烈。

出路:讓治標為治本贏取時間

治標更需治本,中國建材前期的鋪墊可以理解為:治標為治本贏取時間。

資產負債率只是企業的運轉所體現出來的病癥,如果解決此種病癥,就需要對癥下藥。融資、央企市營和提高話語權都為在表面來看都是治標,而水泥熟料線的技術劣勢,才是中國建材的根本病因。

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提升利潤空間的有效手段。正如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所說:在過去二十多年,人員工資等等各個方面的物價都在飛漲,煤炭從當初每噸40元~60元漲到現在的600元/噸,水泥價格基本沒有變動,但水泥行業仍然在健康發展,“靠的是科技進步、技術進步、管理進步、設計水平、裝備水平等。”

治標為治本贏取時間。提高管理水平,調動員工積極性固然重要,提高技術優勢,顯然更重要。海螺水泥董事長郭文叁早在2010年兩會期間就曾表示:海螺水泥隨著余熱發電的發展,令整體成本每噸亦相對減少15%,由此可見,技術優勢的重要性。中國建材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能否將水泥熟料線的科技水平提升上來呢?業內人士認為,兼并重組的部分熟料線技改投資不次于重建,這也是擺在中國建材面前的一大難題。

雖然水泥行業在未來的幾年當中利潤難有大幅增長,但隨著小型水泥廠被淘汰出局,整體行業的惡性競爭減弱,毛利率也將會有所改善,所以,水泥行業的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中國建材最壞的時候,也許才剛剛開始。

近期,種種利好消息,讓我們把關注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建材身上時,同時也迫使中國建材不得不去思考一個關鍵性的問題:高度依賴政策發展的中國建材,一旦風向有變,其又該如何實現自我救贖?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