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自2013年提出,2014年開始實施,已進入穩步發展推進期。習總書記在分析新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時提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于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
“新四化”的推出為水泥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挑戰。
第一,新型工業化的發展為水泥行業走向“綠色大道”提供了新機遇,化解了水泥行業走向“綠色”所面臨的改革煩惱。現今,中國水泥行業開始走向“綠色生產”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優秀的經營理念已在全行業中播種發芽,水泥行業開始以綠色的健康形象面向全社會。專家、學者為此提出了大量的意見和建議,為企業解決了相關技術難題。
第二,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帶來大量對水泥的需求,這是水泥行業現在面臨的一個很好的機遇。現今的中國正進行新型城鎮化的更新,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我國城鎮化率每提升一個點,將會有1000萬的人口轉移到城市,如果按照每人住房面積30平米來算,每年需新增3億平米的住宅,若按照每平米住房建設需要0.2噸水泥計算,也就是說,每提升一個百分點水泥需求是0.6億噸。據此估算,中國城鎮化率達到60%,以1.2億人口城鎮化計算,居民住宅建設需求水泥7.2億噸。與此同時,城鎮化進程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諸如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建設需求也非常巨大。不論是從我國城鎮化的滯后程度、發展空間還是政策基調看,城鎮化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加速深入地推進,隨著中國城鎮化推進,水泥都會持續受益。
在為水泥行業帶來樂觀前景的同時,我們也要面對隨之而來的新挑戰。水泥行業當前的發展現狀是產能過剩、亟待結構調整,產能過剩一方面是因為過去的盲目投資所導致,另一方面也是無法找到新的需求亮點。城鎮化建設必然成為水泥需求增長的一個亮點,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能光看到這個亮點而忽視結構調整的問題,提高質量與效益是行業面臨的新挑戰。
第三,新型信息化的推出讓水泥行業步入新局面迎來新挑戰。水泥行業的信息化改革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了,但各個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水平參差不齊。當今水泥行業迎來了“微利時代”,創新驅動依然是一個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在核心要素,從濕法窯過渡到干法窯,從余熱發電到垃圾協同處理,無不體現了創新驅動戰略在水泥行業的寶貴實踐。今年,行業領軍者又開始了國際化的探索,與世界行業巨頭相比,看的不光是百年歷史,因為歷史不代表現在,而大數據的概念就是通過已經產生的碎片化信息數據,來判斷分析未來將會發生什么。
在定水泥銷售價格的時候,如何既能保證產銷平衡,又能利潤最大化,這些不是通過單純市場調研決定,而是要綜合生產、工藝、銷量、區域市場比較等多組數據建立模型進行決策。伴隨著信息時代、大數據、移動聯網大潮的來臨, 水泥企業應抓緊修煉內功,每一項企業決策都應依據企業的財務經營數據而定,依據數據做決策,健康持續的的發展下去。
第四,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進一步實施為水泥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眾所周知土地流轉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關鍵舉措。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流轉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的種植。水利建設、灌排工程等也隨之大面積開展起來。這對于當下處于產能過剩的水泥業來說,無不是一個天大的機遇。機遇的來臨總是伴隨著挑戰,我們在保量的同時,更要確保質量,這涉及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保障和安全。
跟緊“新四化”的步伐,調高企業素質,水泥行業才能實現真正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