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訊:隨著我國“通貨膨脹”的逐漸顯現,CPI的逐漸上漲,人民幣的逐漸升值,國家職能部門采取了銀行加息、限制貸款、加速調控房地產等措施,這些措施致使了我國中小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資金鏈斷裂的局面,致使部分中小企業不得不采取其它手段來獲得資金(或是宣布倒閉)。
面對以上情況,房地產行業作為國家調控的重點行業,的洗牌也開始加速。自去年3-4月房產調控以來,許多中小房企傳出有資金鏈脆弱甚至斷裂的消息,這勢必會對水泥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焦點聚焦
數據分析:通過歷年我國商品房的施工面積及商品房單位面積水泥用量系數,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自2000年起,房地產行業水泥的用量占全國水泥產量的比例則出現了明顯的上升,2007年我國房地產行業水泥的用量占全國水泥產量的比例達到了31.4%。根據2008、2009、2010年房地產開發商投資的實際增速15%、10%、10%算得,2008-2010年的商品房水泥用量分別為4.77億噸、5.15億噸和5.55億噸,對應的當年住宅水泥使用量分別為3.79億噸、4.10億噸和4.43億噸。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不難看出,房地產行業是水泥行業的大客戶,房地產行業的加速勢必會致使本來就產能過剩的水泥行業雪上加霜。
溫州企業倒閉潮:近期,被炒的沸沸揚揚的溫州中小企業倒閉潮一直吸引著廣大讀者的眼球,同時,也牽動著溫州中小企業老板的命運走向。
吃得苦,受得累,信譽好,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溫州商人打下的金字招牌。然而,隨著近期溫州數十位昔日富商老板資金鏈斷裂后“跑路”,使得溫州商人以及當地經濟狀況備受拷問。
據水泥人網記者了解到,許多溫州商人感嘆溫州商人的可貴品質正在淡去,投機逐取暴利使得溫州商人偏離了發家時的實體經濟,轉而投資房地產等暴利行業,更有甚者使用大量的民間借貸去投資大量的房地產。溫州商人倚重高息的民間借貸,押寶房地產,最終只能飲鴆止渴,作繭自縛,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公司倒閉,老板出逃。
通過溫州企業倒閉潮我們看到了房地產行業調控效果的顯現,同時也預示著水泥行業將會進入相對低的 “運行軌跡”。
通過房地產行業的不斷調控,房地產行業逐漸從量變到質變,水泥行業也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出臺,也在發生著從量到質的變化。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否會演變成“國進民退”呢?請見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