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建筑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我國建筑材料工業由建筑工程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構成,不僅是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水利、電力、能源、化工等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也是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根本動力。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深化細化“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內涵,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對建材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為建材行業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制定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
一、成績與不足
“十一五”期間,建筑材料行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共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的成果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得建材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0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88項。
1.一批產業技術裝備成為國家競爭力代表 “十一五”期間,建材行業產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競爭力。以SINOMA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已成為國際上“中國制造”形象和國家競爭力的優秀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外國政府的高度評價。中國中材、中國建材向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出口大型成套生產技術裝備,并成為國際上最大的水泥生產線建設工程總承包商。洛玻集團“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在電子玻璃工業化生產開發應用”技術成果,開啟了我國浮法玻璃技術生產超薄玻璃、滿足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的先河,獲得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玻纖開發了年產12萬噸超大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其規模創造了玻纖行業世界紀錄;以中國建材國際工程公司為代表的“中國洛陽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與工程總承包得到國際市場高度認可,出口許多國家。
2.一批創新成果縮小了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
“十一五”期間取得的許多科技成果對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縮小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武漢理工大學“大跨度拱橋結構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制備技術及應用”成果應用于包括世界最大跨度在內的數十座鋼拱橋,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秦皇島玻璃研究設計院的“浮法玻璃逐級澄清與熔窯大型化成套工程技術開發及應用”成果顯著提升浮法玻璃產品質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材科技 “先進復合材料高壓氣瓶制造技術”使我國復合材料高壓氣瓶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產品;中材科技自主開發的“兆瓦(MW)級風力發電機用復合材料葉片模具和制造技術”成果引領我國風電葉片制造技術發展,中國復合材料集團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率先開發出3 MW 、5 MW級大功率風力發電機葉片,滿足了大型風電發展需求;中國建筑材料研究院“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高貝利特水泥)的制備及應用”成果用于三峽大壩等重點工程,獲2006年度國家發明二等獎。此外,盾構鋼筋混凝土管片在地鐵和隧道工程中的應用、高鐵用高性能無砟道板制造技術、高速列車風擋玻璃等一批成果在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為建材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和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