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務院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
1.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精神,并于2010年2月啟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工作。
2.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主要任務和扶持政策,選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個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集中力量,加快推進。
(二)發展環保產業具有重大意義
1.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撐。
2.環保產業涉及技術、裝備、產品、材料、工程、服務等各方面,與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關聯作用。
3.環保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污染治理能力,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由于環保產業滲透于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具有產業鏈長、設計面廣、影響力大等特點,其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機構調整、增加了就業機會、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和諧。
(三)環保產業的特點
1.政策驅動的產業,由環保標準、法規和環保目標驅動的產業如:S02削減10%的約束性指標,帶動了脫硫產業的發展;火電廠標準NOx,控制在100還是200,直接與催化劑產業相關。
2.產業發展具依賴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境保護目標及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重點決定著環保產業的發展方向;環境保護技術政策及各類環境保護標準,規定了污染防治的技術要求及污染物的控制種類和控制水平,由此決定了環保產業技術需求的方向和水平;環境執法和環保投入直接影響著環保市場的實際需求。
3.具公益屬性的產業,環保產業是以滿足環境保護需求、解決環境問題的目標導向型產業,是為防治污染、改善生態保護資源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
4.產業發展水平與環保目標的關聯性,環保產業發展水平決定著環境保護目標能否實現。
(四)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并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和結構、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得到大幅提升。過去10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年增長速度達到15-20%,均超過同期GDP增長率。據估計,2008年我國廣義環保產業產值達到了8200億元,已經占到GDP的2.7%。現在有環保企業3.5萬家,吸納就業300多萬人。已經形成若干個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環保產業集群,涌現出了一批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現代化環保企業。
2.創新能力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技術開發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術尚未完全掌握,部分關鍵設備依靠進口。市場不規范,地方保護、低價低質惡性競爭現象尤為嚴重,污染治理重建設、輕管理,設施運行達標率較低。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集中較低,環境服務業比重偏低,全方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政策機制不完善,有關環保產業的財稅優惠政策激勵力度有限,缺乏引導,法律法規不健全,缺乏執行力,資金投入不足,企業融資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