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無限的山水水泥,如今已然步入內憂外患的階段!從內部股權紛爭引發三大集團加入爭奪控股權,最終導致山水第一股東易主天瑞,如今山水控制權”爭奪戰“越演越烈,山水將“出手”挽回“敗局”。
“內部紛爭”是山水陷入股權之爭的開始
山水從2013年就陷入“內斗”中,而內部爭斗的導火線是《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和《中國山水投資有限公司(山水水泥大股東,持股30.11%)股份回購方案》兩份文件,從2013年11月12日,山水水泥高管和4000余名員工收到這兩份文件開始,就已經為山水集團內部股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其中《境外信托退出性收益分配方案》是針對山水3939名不具名職工股東,而《中國山水投資有限公司(山水水泥大股東,持股30.11%)股份回購方案》卻是針對7個顯名股東。按照兩份文件的內容,職工和前高管將全部退出股東行列,張才奎將成為山水投資惟一股東。這兩份文件方案引起山水集團絕大部分股東的反對,7名高管已全部辭職,絕大部分普通職工股東也紛紛反對,股權回購是山水“內部紛爭”的原因更是其陷入“股權之爭”的開始。
“股權之爭”導致山水第一股東易主天瑞
山水內部的股權之爭引發了三大集團中國建材、亞洲水泥和天瑞集團上演股權搶購大戰,2014年10月由山水前董事長張才奎一方向中國建材定向配股,中國建材通過認購山水配售股,欲持有16.67%股權,但正值當時山水集團退股風波進入白熱化,迫使中國建材入股山水的步伐不得不被拖延。此時,亞洲水泥卻乘虛而入,以平均價每股3.58元,購入了2.528億股山水水泥,斥逾9億元增持,持股量因而由13.42%大幅上升至20.9%,成為當時山水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當2014年結束時,山水集團“股權之爭”并沒有結束,步入2015年,首先由天瑞水泥打破這個僵局,2015年4月16日晚間中國天瑞水泥公布,主席兼控股股東李留法持股70%的天瑞集團已收購山水水泥9.51億股,占其股本28.16%,按照山水水泥發布的2014年年報中顯示,第一大股東山水投資公司的股權比例僅為25.09%,也就是說,天瑞水泥已成為山水的第一大股東。而山水以25.09%的股權,位居公司第二大股東;亞洲水泥以20.90%股權,位居第三大股東;中國建材持股比例為16.67%,位居第四大股東。
爭奪戰越演越烈 亞泥、中建材態度成關鍵
天瑞突然增持成為山水的第一股東,導致山水公眾持股量低于聯交所規定的25%底線,山水股票只能選擇停牌,面對集團第一股東易主的“慘局”和第一股東易主導致公司停牌給其帶來的融資壓力,山水欲“出手”挽回此“敗局”,山水集團黨委書記陳學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對于天瑞集團惡意收購致使山水停牌造成的影響,必要時會述諸法律。并且山水將保持與亞洲水泥和中國建材的密切關系,維護他們之間的良好戰略合作關系,保證山水、亞泥和中建材的持股比率超過60%,防止天瑞再收購。
也就是說山水挽回“敗局”的關鍵在亞洲水泥和中國建材的態度,我們不知山水打算怎樣維護亞洲水泥和中國建材之間的良好關系?更不知道亞洲水泥和中國建材是否同意與山水聯手T出天瑞?但有一點我們大家是心照不宣的——面對山水的“出手”,天瑞不會“坐以待斃”。
山水與天瑞的持股比例分別為25.09%和28.16%,雖然相差不遠,山水想要扳回贏得第一股東的位置似乎并不難,但天瑞水泥早在2014年就做了充足的準備,2014年天瑞三次舉牌同力水泥,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等大動作大手筆的收購,通過兼并重組的方式對上市公司進行資本運作來拓展水泥業務,說明天瑞集團擁有一個優秀的戰略團隊和詳細的發展策略。天瑞集團意欲做大做強水泥業務,在面對山水的“反抗”就不會處在“被動”的位置上,而且,中國建材和亞洲水泥是否同意與山水聯合還是未知,故山水想要挽回“敗局”似乎不太容易。
但也不是不可能,山水如若處置好內部紛爭,一致抵外,找到合適的方式,聯合亞泥和中建材合作共贏,天瑞“被出局”也會成為現實。至于山水和天瑞博弈的結果會如何,水泥人網將持續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