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CCTV-4對包含海螺水泥全資子公司中國水泥廠在內的7家環保問題企業進行了曝光。其實,早在6月12日,環保部就通報了這7家企業環保數據造假事件,其中還涉及到11人被行政拘留,海螺水泥作為水泥行業的領軍企業,自進入2015年,確屢屢成為了行業的反面教材。(回復“射陽海螺”,查看《射陽海螺新建水泥項目引發爭議》的相關報道。)

事件回顧
環保數據造假事件是2014年7月,由當地群眾投訴海螺水泥旗下的中國水泥廠涉嫌排放廢氣超標、污染環境,但環保局監控平臺上企業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全部達標。南京市環境監察支隊到企業現場調查取證發現,該企業二號窯二氧化硫分析儀顯示數據是210毫克/立方米,超標5%,但傳至環保局的數據只有23.2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分析儀數據是881毫克/立方,但上傳環保局的是300毫克/立方米。
隨后,檢查人員打開監控設備發現,負責數據采樣的分析儀和數據傳輸的工控機之間接入了幾根導線,并連接該公司辦公室,可隨意供其篡改監測數據,造就了結果與事實不符的環保監控數據。
最后,南京市環境監察支隊對中國水泥廠有限公司處以20萬元行政罰款,并要求其補交排污費近260萬元。同時,企業相關環保責任人楊某,因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被處以行政拘留5天。
事件追蹤
早在今年3月初,南京市棲霞區發改局局長孔毅遠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曾說:“海螺水泥全資子公司中國水泥廠是塊難啃的骨頭,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完成年,再難啃的骨頭也要啃下。”據透漏,中國水泥廠將于今年年底關停。海螺水泥環保事件是關停前的自暴自棄,還是另有隱情?對此,水泥人網編輯致電了中國水泥廠辦公室了解了相關情況。
據中國水泥廠辦公室的一位何主任介紹:“關停消息只是一個炒作,生產線如今在正常生產,年底也不可能關停。”何主任還稱:“此次環保部公布的7家企業環保數據造假事件只是拿來當作案例,并不是再次發生環保問題,公司自去年以來環保數據都已達標。”
后記:
環保法已“長牙”,水泥企業絕不能“觸碰”。
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明確規定,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對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要予以懲處,追究法律責任。海螺水泥旗下中國水泥廠環保數據造假這是在“挑戰”《新環保法》的權威,結果表明環保法已經“長牙”,不再“形同虛設”,水泥企業以及行業都應該引以為鑒,在面對“環保”問題時三思而后行。
迫于我國嚴峻的環境形勢,國家在高度關注著環保問題,并且為治理我國環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據悉每年中央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投入達到兩千億元左右。水泥等高污染行業是國家關注的重點,環保已經成為水泥企業的一道紅線,企業想要在環保問題上“投機取巧”必然會“得不償失”。
并且從環保部獲知,環保部正在加快制定“十三五”規劃,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氣水土三大環境戰役將推進實施。可見在未來五年甚至今后,環保將是我國研究的重要“課題”,對于一些“攔路者”,肯定會有最嚴厲的懲罰等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