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中國企業聯合會連續第十四次發布“2015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其中華潤水泥、中國建材等多家水泥企業上榜。而“2015中國企業500強”的排名是以營業收入為標準,營業收入固然重要但企業營業收入高就必定強嗎?不盡然,畢竟“大”不等于“強”。
海螺水泥上半年“搶”占了行業1/3利潤
企業的強弱還需看其盈利能力的高低,此時凈利潤就成“考驗”企業強弱至關重要的一個標準了,截至8月24日有13家水泥上市公司發布了2015年中期“成績單”,其盈利排名如表1。
從中我們發現這13家水泥上市公司中期盈利只有冀東水泥是正增長的,其余企業盈利下滑已經是“常態”現象,其中臺泥國際和華新水泥在上半年的利潤下滑最為嚴重;而東吳水泥、祁連山水泥和寧夏建材這3家企業已然出現虧損。冀東水泥雖然實現了正增長盈利,但其盈利主因是由于公司原控股子公司陜西秦嶺水泥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而形成的較大收益,其主營業務水泥在上半年也處于虧損巨大。
據水泥人網了解,是由于國內水泥需求低迷且同比下降,并且受到水泥產能嚴重過剩局面下市場惡性競爭的影響,致使多數水泥企業的價格大幅下挫,而出現企業中期盈利下降或虧損的局面。有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的水泥市場比以往更加嚴峻。”從表1中13家水泥上市公司的中期“成績單”也“映射”出了這句話的準確性。
在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海螺集團的凈利潤達到了47.15億元,同比下降18.9%,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132.65億元,也就是說上半年海螺水泥的凈利潤占了整個行業的1/3。
水泥行業“強”與“大”的PK賽
水泥人網從近幾年水泥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中發現,海螺集團是水泥行業盈利能力“最強”的企業。而中國建材是水泥行業“最大”(產能最高)的企業,中國建材與海螺水泥同屬水泥行業龍頭企業,從表1中我們發現海螺水泥上半年的盈利等于6個中國建材,此結論證實了水泥行業的“大”并不等于“強”。
我們知道水泥行業產能增長最快的是中國建材,利潤率占據優勢的是海螺集團。此刻水泥人網就以產能增長率和利潤率作為水泥行業“強”與“大”PK點,PK“戰況”如表2。
在行業整體處于平穩的狀態下,企業產能增長率應該與利潤率成正比,從兩大集團在2010—2014年的產能增長率和利潤率的PK“戰況”中我們發現,中國建材隨著產能的擴張利潤是呈現下滑的,而海螺集團隨著產能的擴張利潤是呈上升趨勢的;并且中國建材和海螺集團2010—2014年產能利潤增長率(產能增長率/利潤率)分別為:0.5、-0.7、-1.9、0.2、0和0、0.7、-0.3、0.1、0.5,故中國建材和海螺集團這五年的產能增長利潤率之和分別為-1.9和1。
所以,從近5年兩大集團產能增長率與利潤率的PK“戰況”來看,海螺集團比中國建材更有優勢,也就是說從當前的市場行情與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向來看,“強”比“大”更占優勢。強大!強大!只有先“強”才能“大”。
在如今水泥行業的嚴峻形勢下,水泥企業唯有集中有限的資金和優勢,找準發展重點,強勢發展,把企業做強做精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