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螺集團2015年半年報一經公布,引起了行業人士的熱烈關注,在行業如此不景氣的背景下,海螺水泥上半年盈利達47.14億元,是“6個”中國建材,“3.8個”華潤水泥,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半年我國水泥行業的盈利總額為132.65億,即海螺水泥上半年的盈利占據了行業總利潤的35.5%。
經濟形勢“低迷”致水泥行業需求“萎靡”
上半年水泥市場需求的低迷狀態與我國宏觀經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據國際統計局獲悉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GDP同比增長7%,較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4.6%,增速同比下降9.5個百分點。
2015年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為10.8億噸,同比下降5.3%,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8.9個百分點;全國水泥行業投資431.7億元,同比下降12.3%。受固定資產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同比下滑的影響,水泥市場需求較弱,市場競爭激烈,水泥價格同比回落幅度較大,行業盈利水平大幅下降。
經濟增速回落和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是導致房地產、基建、工業等水泥行業的下游行業需求萎靡的直接因素,是造成水泥企業盈利下滑、虧損的重要原因。
“成本控制”是海螺搶占行業1/3利潤“秘笈”
截至2015年6月末,海螺集團熟料產能達到2.27億噸,水泥產能達2.85億噸,是國內產能規模第二大、利潤最高的水泥企業,面對上半年水泥市場萎靡不振的現象,海螺集團主要通過“降價保量”的方式在應對。當水泥市場需求低迷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從而造成上半年水泥價格“跌跌不休”,而海螺水泥與同行相比,成本控制占據了顯著優勢。
成本控制包含降低采購成本,上半年海螺集團發揮了規模集中采購優勢,優化調整原燃材料采購渠道,降低采購成本。海螺在生產線的建設、設備運行、礦山開采、原料采購、產品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建立了嚴格指標,通過包括優化設備運行、規模采購、優化銷售渠道等在內的一系列內部管理措施達到了有效控制整體費用。
并且海螺還有技術優勢,在水泥的單位成本中,能源(煤炭和電力)成本大約占60~70%左右。而技術優勢能夠降低能源消耗,也就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據悉上半年海螺水泥綜合成本約為151元/噸,同比下降約10元/噸。除此之外,海螺集團在應對市場低迷時還根據各區域市場特點和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營銷策略,積極開拓市場,市場份額保持增長和強化指標管理,優化生產組織,提高運營質量。即海螺水泥充分利用了其優秀的管理團隊、有效的成本控制等優勢“搶獲”了整個行業1/3的利潤。
海螺未來重心在“國際拓展”及“兼并重組”
隨著海螺集團收購兼并和新建項目產能的投放,中部、西部區域市場控制力和競爭力有了進一步增強,水泥熟料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4%、5.9%;同時,隨著國際水泥市場回暖及印尼市場開拓初見成效,海螺集團在上半年出口及海外市場銷量同比增長了22%。
在行業業績整體虧損的背景下,下半年水泥制造業的收購兼并步伐必然會加快。業內人士稱,隨著行業內企業虧損加劇,為收購兼并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可能在下半年能夠看到更多的并購項目落地。
從海螺集團2015半年報中我們發現海螺水泥上半年的資本性支出已經達到了43.30億元,主要是用于水泥、熟料生產線、余熱發電項目建設投資以及并購項目支出。并且貴陽海螺盤江水泥、祁陽海螺水泥等4條熟料生產線已然建成投產,上半年還收購了江西圣塔集團,合計新增熟料產能1450萬噸、水泥產能1750萬噸。在國內水泥市場低迷的當下,海螺集團未來的重心或將放在國際拓展及兼并重組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