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月10日發布消息,將復制人民銀行前期在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的經驗,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面對如今的經濟環境,央行放大招“拯救”市場環境,其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對水泥行業會有哪些影響呢?
央行“救市”助企業擺脫只“大”不“強”的夢魘
所謂信貸資產抵押再貸款是指商業銀行可用現有信貸資產,也就是已經放出去的貸款,到央行去質押,獲得新的資金,實質等于給商業銀行提供了一個補充可貸資金的新渠道,從當前看,央行此舉對水泥市場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但是“再貸款”的前提是以優質信貸資產有期限的有利息的貸款給商業銀行,也就是說只有具備“優質資產”的水泥企業才有此資格,而何為優質資產呢?水泥人網認為真正的優質資產是能夠不斷創造價值的資產,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就是自主創新能力,畢竟掌握了核心技術企業才會具體核心競爭力。
那么,水泥行業的“大企業”是否必然就是“優質資產”?就水泥行業而言,要說大企業,中建材、海螺、華新、冀東、山水、華潤、中材等等這些產能遍布各地,生產線眾多的企業,應該就是人們口中的大企業了。而在今天如此嚴峻的經濟環境下,才是考驗“大”企業具備“優質資產”的最佳時刻,下表是水泥人網對行業“大”企業的考證標準。

資產收益率高也是“優質資產”的必要條件,就算是國內的幾大龍頭水泥集團,其盈利能力也有巨大的差距。央行的此輪“救市”舉措發出了“扶持優質資產、培育優質品牌”的信號,為了長遠利益考慮,水泥行業的龍頭集團應該借助國家救市“大招”順應而上。
市場環境倒逼下,未來的水泥市場將只存在“優質企業”,而如何成為未來的“優質企業”是水泥行業的領導者們如今應該思考的問題,科技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舉措,即使其效益不會立竿見影。希望未來的“優質企業”不僅能夠在國內稱雄稱霸,更能夠走上國際與世界水泥企業相互競爭,擺脫只“大”不“強”的夢魘,從相關政策來看這會是水泥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救市”政策必然將加快水泥行業市場“調整”速度
這次的“再貸款”政策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因其只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9省(市)推廣試點,水泥作為“短腿”產品,在這9省(市)推廣的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對當地部分水泥企業會有絕對優勢,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的部分省、市水泥企業的熟料產能占比情況來看,中國建材、華新水泥等水泥企業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而此次央行的“大動作”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國經濟衰退的危機已經來臨,央行救市拉響了市場警報,對水泥行業競爭力低下企業而言,猶如已經站在懸崖邊上,不另辟蹊徑就只有死路一條,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已經到了勢在必行的階段。
當然,此輪經濟“刺激”會利好股市、樓市,也必然帶動水泥需求,“救市”行為在短期內也將給水泥行業帶來利好,但水泥人網認為在市場剛性需求消失后,市場投機和投資失去了機會基礎和價值預期,任何激勵投資投機的刺激政策都將毫無意義。在如今低迷的宏觀經濟情況下,水泥市場已經從剛性需求逆轉到剛性供給,供求關系發生逆轉,水泥市場進入迫切的剛性調整期,而此番“救市”政策會加速水泥行業市場調整速度,加快淘汰競爭力低下的水泥企業。
整體而言,央行10月10日公布的“救市”消息,對水泥行業的整合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