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長青樹,國內水泥業龍頭臺泥從1962年上市以來沒虧過錢!已在臺泥工作超過30年的資深副總黃健強指出,記憶所及,賺最少的是2001年,當時和平廠投產綜效還沒出,當年稅后凈利只有1.9億元;最賺的是2014年,稅后凈利108.28億元。
而在2002年,因歐盟水泥傾銷臺灣,讓當時的水泥價格下降到每噸1300-1400元,也讓當年的稅后凈利只有2.86億元,應該是第二低。
外界一般推斷,在臺泥老董事長辜振甫過世那一年,臺泥營運可能欠佳;不過,黃健強指出,當時辜成允已擔任臺泥董事長,而當年的稅後凈利并不差,也有57.03億元。至于2003年,中信辜家與和信辜家“寧靜分家”,辜成允的哥哥辜啟允在外負債,當時臺泥的營運也不差,當年的稅后凈利還有17.62億元。
據了解,臺泥開始大賺錢,是從辜成允全面掌管臺泥,執行“鷹式管理”之后,臺泥整個集團加大電力、化工、水泥等核心事業力道,同時處分非核心事業,讓臺泥每年獲利開始穩定成長。
從2005年開始到去年的十年,臺泥的獲利每年都有成長,以2005年稅后凈利57.03億元,在這10年間一路成長,都有60-80億元,2014年更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108.28億元。黃健強認為,集團無論是電力、化工、水泥等生產事業,基礎都已非常堅固,其間雖可能受到景氣循環、油價漲跌等因素影響,造成獲利高高低低;不過,整體來看,營運都是穩定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