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華社報道,今年先后有多位國企董事長退休。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在今年8月退休后,最新一名退休的國企掌舵人為安徽海螺董事長郭文叁,他已先后辭任集團及上市公司董事長職務。郭文叁可以說是海螺集團的奠基人,為海螺開創了一個新局面。其退下來的消息,在網上,網友留下的言論盡顯不舍之情。
郭文叁因已屆法定退休年齡,而退任海螺集團及上市公司董事長職務。說郭文叁是海螺的奠基人并不為過,當初海螺仍是一間小小的地方性水泥公司,在郭文叁帶領下,海螺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水泥企業。
1955年出生的郭文叁,今年是60歲。他于1978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系畢業,在兩年后便加入海螺的前身寧國水泥廠。在任職寧國水泥廠期間,郭文參曾在不同部門供職,包括曾擔任與人事有關的職位、亦曾擔任廠長職務。
紅褲子出身的郭文叁做事以效率見稱。在寧國水泥廠發展初期曾經歷過度投資期,當1993年,時年只有39歲的郭文叁成為寧國水泥廠廠長后,便即時著手清理無效率的投資,當中包括叫停對合肥建材大廈、宣城大理石廠等項目投資,以及壓縮了上海、南京及合肥辦事處的投資規模。以當時整個社會風氣是增加投資及擴大規模,郭文叁明顯是采取另一套行事作風。為何郭文叁會采取這一種相對節約式的發展模式,原來他是另有目的,是希望推動海螺上市大計。
郭文叁推動海螺上市過程中,最為稱道是善用外資以籌建新廠房及對生產技術進行改造,以提升生產效率。他做事亦善于把握時機,海螺H股在1997年10月21日上市,當時每股招股價為2.28元。海螺H股上市后不久,亞洲金融危機正開始步入高峰,若海螺無法在當日成功掛牌,相信對海螺的發展步伐帶來影響。
海螺H股在港掛牌18年期間,通過多次收購后,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水泥廠,其市場亦由內地市場,已逐步投放在海外市場。在1997年海螺的產銷量只有370萬噸,已較1996年增加了45%,在1998年郭文叁預料全年銷售量亦只為500萬噸。經過連串收購后,截至今年6月底,熟料產能已達到2.27億噸,水泥產能已達到2.85億噸,水泥及熟料合計凈銷量達到1.15億噸,與1997年時相比,規模已擴充了數十倍。
除了生產規模大幅擴張外,海螺的業績在過去18年亦大幅提升。1997年,海螺的營業收入為7.61億元人民幣,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后,凈利潤為1.707億元人民幣。在今年上半年,收入為242.23億元人民幣,權益持有人應占利潤為47.1億元人民幣,增長同樣數十倍。
除了在內地發展外,郭文叁擔任集團董事長期間亦積極在海外擴張。在今年的中期業績報告,該公司指出現時分別在印尼及緬甸等地建廠,曾有計劃在老撾等地物色發展機會。而在郭文叁退休前,海螺通過向西部水泥出售資產,并收取代價股份形式以控股西部水泥。值得注意的事,現時水泥行業仍處于低潮,但是海螺在逆市中擴充,相信與郭文叁看到的一帶一路政策,為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因為相關的擴充計劃,正與內地的一帶一路政策不謀而合。
海螺的快速發展,郭文叁當然有其貢獻。在海螺的公告內,亦指出郭文叁自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來,勤勉盡責,引領該公司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取得輝煌成就,又指出其本人為內地水泥行業的技術進步及結構調整作出重要貢獻。從海螺對郭文叁作出的高度評價,已讓外界知悉郭文叁為公司的貢獻是無可估量。今日郭文叁已離開,海螺的發展會否因而窒步?相信這可能性不大, 畢竟郭文叁在任職海螺期間,其提出的T型發展策略,連一般職工均可以瑯瑯上口,簡而言之,整個發展大綱,在公司內無人不識,亦相信無人不愿意秉承。更何況目前內地國企既看重人,亦看重制度,郭文叁的離開,只是海螺踏入新時代的標志。若海螺能否在郭文叁離開后擁有更大突破,相信半生為海螺努力的郭文叁應會更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