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水泥由原來股東之間的股權爭奪戰,發展至公司旗下資產爭奪戰。
山水水泥新任管理層在本月24日進行的接收位于山東濟南一帶廠房行動無功而還,同時仍未取得山水水泥附屬公司山東山水的公章及相關文件,導致山水水泥新任管理層在本月底前解決山東山水5億美元債務問題更添難度。
導致今次事件的僵局,不論是輿論或是內地學者,均認同事件與內地在司法執行出現力度不足有有關。同時本港監管機構在今事件上,似乎難以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協助;令未來出現疑似情況機會大增。要解決此問,在現階后只能寄望中央政府早日作出關注。
翻查資料,若中港兩地企業面臨商業上糾紛,是可以透過在2008年8月1日生效的《關于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處理。作為山水水泥大股東的天瑞集團,可以透過入稟本港法院,以解決雙方之間的商業糾紛。不過今次事件已非單純的商業糾紛,而是涉及到一連串股權及擁有權問題。同時就算是單純的商業糾紛,內地最終會否協助執行相關判決,亦令人懷疑,因為相關安排只適用于金錢判決,并不涵蓋強制履行令及禁制令。
中國問題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便提出有關內地法院欠缺執行力的疑問。 據接近山水水泥新任管理人士指出,山東山水5億美元債務在本月底到期。即債務違約已日益逼近,若山東山水最終無法償還該筆債務,便會陷入破產及資產被拍賣的危機。不論是山水水泥的投資者,或是山東山水的債權人均受到損失。作為山水水泥的投資者,以及山東山水的債權人,在今次事件中并無得到應有的保障;亦作為海外投資者,仍會買入在本港掛牌的上市公司股票,以及有關公司屬下機構發行的債券嗎?
今次事件誰是贏家,胡星斗亦坦言是說不準;但是可以確認有機會出現眾人均受損的情況。相信這樣的情況是已分別向山水水泥投資了數十億元的民企天瑞集團、央企中國建材(、來自臺灣的股東亞洲水泥,及一眾小投資者,并無任何一方愿意看到此局面。可是作為大股東的天瑞集團,以及仍控制山東山水的山水水泥原董事長張才奎及張斌父子之間,似乎已再無對話空間,所以不應期望天瑞與張才奎父子握手言和,以打破現有僵局。
為了解決今次事件,天瑞一方通過不同途徑,以表達意愿,包括在12月25日已經向濟南市信訪局表達意見,要待本月30日才有結果。如向信訪局表達意愿后,仍未有進展,尚余的可行辦法,便是向中央政府求助。胡星斗認為由中央政府向下級政府下達指示,以落實有關指引,是一個較可行的方法。同時亦期望中央政府可以督促地方政府,與香港更完善的司法執行協議;又指出若成功解決今次事件,便可以成兩地司法合作的范例。
事件發展至今,對于香港監管機構又如何協助山水水泥的股東,以及保障小股利益,記者曾向香港交易所作出查詢,港交所表示不會對個別上市公司情況作出評論。 現時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是今次事件會否對本港金融中心地位帶來打擊。胡星斗直指,事件會打擊對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意欲。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透過傳媒廣泛報道,并配合民間聲音,當民意出現較大反響時,中央政府便會出手「只要中央政府重視,再難的問題仍可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