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原安徽海螺水泥集團董事長郭文叁認為,去產能并不是簡單地關閉企業,而是要通過改革創新和技術改造將產能消化在無形之中,是在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中,用新的發展模式和更貼合市場的產品來實現對產能過剩的替代。他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現階段我國建材行業在去產能方面應采取的發展措施。
一是要面向高的方向轉,做優做大做強主業。水泥行業要搶抓國內水泥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推動水泥產業向高端價值鏈發展。國家有關部門要盡快淘汰325號水泥,向國際標準看齊。水泥企業要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力度,著力發展先進水泥材料和制品,在高品質水泥產品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由傳統材料向高新技術材料轉變,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是要面向聯的方向轉,推動多產業融合發展。水泥企業要圍繞水泥主業拓展產品線,通過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推動產業聯動發展。要突破傳統思維,順應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運用互聯網改造業務流程,實現大企業組織結構、經營模式上的創新。
三是面向綠的方向轉,全面提升綠色制造水平。水泥企業要牢固樹立循環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嚴格按照環境標準組織生產,加大脫硝項目和低溫余熱發電技改力度,進一步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污泥和工業廢渣綜合利用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四是面向智的方向轉,著力打造智慧企業。水泥產業要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要求,在現有基礎上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系統綜合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建立貫穿水泥生產全過程的高水準智能控制系統,最大限度實現生產的精細化、智能化,推進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企業。前不久,工信部發布的原材料工業兩化融合,提出了智能水泥生產線的建設標準,為水泥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