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經濟新常態影響下,國家宏觀經濟下滑,水泥“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行業慘狀也已成為定局,在2015年即將結束之時,水泥人網盤點了水泥行業在這一年中的十大重點新聞事件,讓我們一定來回顧下。
事件一:紅獅集團加快腳步布局海外市場
2015年3月,紅獅集團投資3億美元在尼泊爾藍毗尼專區建設的一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正式簽約。在緬甸曼德勒建設2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月26日,紅獅董事長章小華正式確定將在老撾萬象省橫河縣投資建設5000t/d水泥生產線,年產水泥200萬噸,總投資約3.0億美金。
點評:在2013年,紅獅集團成立了海外區域工作組,積極開展項目前期工作。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繼中國建材、海螺水泥、中材集團等企業之后,紅獅水泥在“一帶一路”的帶領下于2015年上半年大力進軍東南亞水泥市場發展海外之路。未來國內水泥企業將會成為亞洲乃至世界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東南亞地區是“一帶一路”關鍵節點,區位優勢,未來市場潛力巨大,靠近中國沿海,是國內水泥企業全球化戰略全面推進的重要一步。
事件二:華潤水泥收購云南昆鋼水泥
2015年5月18日,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與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華潤水泥6.6億將云南昆鋼水泥50%權益收購。
點評:水泥行業日益嚴峻,大企業并購重組趨勢逐漸加劇。在產能過剩背景下,水泥行業逐漸開始進行“大洗牌”進程,而華潤水泥并入昆鋼50%股權,表明云南水泥市場以強強聯合的方式開啟市場整合大門。 在2015市場低迷中,水泥市場下行的壓力逐步加大,大企業深感市場倒逼機制正在形成,為共同對付市場的變化,大企業間的重組正逐步提上日程,紛紛選擇“牽手”整合市場,隨著龍頭企業市場集中度的提升,維護市場穩定發展得到增強,未來水泥行業會逐漸提高行業效益來獲得進一步發展。
事件三:2015年股災對水泥行業的影響
2015年6月8日至7月8日,股市連續暴跌,A股遭遇近2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波動。26家水泥上市公司市值總縮水高達2375.63億元。從市值縮水上市公司排名來看,海螺水泥居首,市值縮水420.76億元,占水泥上市公司縮水總市值的17.71%。位居第二位的是葛洲壩,市值縮水316.35億元,占縮水總市值的13.32%。第三位是金隅股份,市值縮水295.69億元,占縮水總市值的12.45%。
點評:從7月8日水泥上市公司的收盤價來計算,海螺水泥相當于縮掉1.33個中國建材、1.72個華潤水泥、3.37個華新水泥。從上市地點來看,滬股水泥上市公司11家,市值共縮水1526.19億元,占總縮水市值的64.24%。深股水泥上市公司7家,市值共縮水433.98億元,占總縮水市值的18.27%。港股水泥上市公司8家,市值共縮水329.28億元,占總縮水市值的13.86%。
從企業性質來看,央企及央企控股水泥上市公司7家,市值共縮水696.45億元,占總縮水市值的29.32%。國企水泥上市公司9家,市值共縮水1281.06億元,占總縮水市值的53.93%。由此可以看出,在水泥上市公司當中,“國家隊”也是起到重要作用。
事件四:2015年海螺水泥成最賺錢企業
海螺水泥2015年上半年盈利達47.14億元,相當于“6個”中國建材,“3.8個”華潤水泥,而上半年我國水泥行業的盈利總額為132.65億,即海螺水泥上半年的盈利占據了行業總利潤的35.5%,搶占行業1/3利潤。
點評:當水泥市場需求低迷時,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造成上半年水泥價格持續下降,而海螺水泥主要通過“降價保量”的方式來應對市場,與同行相比,成本控制占據了顯著優勢。
海螺集團是水泥行業盈利最高的企業,而中國建材是水泥行業產能最高的企業,但海螺水泥上半年的盈利等于6個中國建材,相比之下,海螺集團比中國建材更具有優勢,在國內水泥市場低迷的當下,海螺集團未來的重心或將放在國際拓展及兼并重組兩方面。
事件五:中材集團榮獲“慘王”之稱
2015年,水泥行業前三季度利潤總額為18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5.46%,中材集團旗下的四大水泥公司寧夏建材、中材股份和祁連山水泥的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均達90%以上,天山股份公司凈虧損達到3.24億元。
點評:2015年行業利潤下滑嚴重,水泥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會向兼并重組的大方向發展,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會是企業長久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在產能不減少、需求無亮點的情況下,水泥行業困境依然會存在,所以當務之急還是去產能,而接下來水泥行業可能會加快腳步經過一個痛苦的減產和重組過程,對于水泥市場來說,明年可能更困難。
事件六:水泥企業利潤下滑負債上升
水泥行業2015年前三季度利潤總額為18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5.46%,2015年水泥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平均負債率為71.28%,與2015上半年水泥上市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68.58%相比上升了2.7個百分點。其中冀東水泥、天山股份、青松建化、亞洲水泥、福建水泥、四川雙馬和四川金頂出現凈虧損,虧損總額高達17.74億元。
點評: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逐漸被削弱,水泥行業的情況尤為明顯,先如今水泥企業的“脆弱性”與日俱增,而這種脆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公司債務的急速增長而造成的。隨著2015年水泥需求加速下滑,行業盈利逐漸惡化,債務負擔不斷加大,行業整體償債能力下降,而國家對產能過剩行業調控政策的趨向逐漸嚴格,水泥企業的出路更加艱難,由于中國整體經濟環境的下行,預計2016年水泥企業發展更加困難。
事件七:2015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
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這是6年來GDP增速首度“破7”,對水泥等產能過剩行業也發出了預警信號。
點評:面對如今的經濟環境,結合水泥行業的生存“困境”,水泥行業整合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腳步會加快,在經過一番并購調整后,市場集中度將越來越高,水泥行業“強者愈強,弱者出局”的形勢逐漸明顯;從水泥企業紛紛布局海外市場來看行業中“轉型升級”也在提速。
6.9%的增速預示著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水泥企業需要在這種“轉型”中謀發展必須加快腳步,“大魚吃小魚”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未來水泥行業將只存在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中型企業不進則退,企業需要認清“現狀”。
事件八:山水水泥股權爭奪戰的“升華”
11月11日山水水泥突然宣布清盤!11月11日山水水泥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因無力償還于2015年11月12日到期的短融債,以及日后由此違約引起的一系列債務償還問題,于是決定清盤還債。
點評:從2013年山水投資推出信托退出計劃和股份回購計劃開始,關于山水水泥的控制權爭奪問題就一直沒有停歇,直至2015年11月11日山水水泥的控制權爭奪戰才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清盤顯然也是山水水泥股權爭奪戰博弈的手段并不是結果。
目前,天瑞終于成功入駐了山水水泥董事會,但山水股權爭奪戰似乎并沒有結束,張氏父子也沒有放手,有媒體報道張才奎一直不交出公章,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和章程還都不能變更、修改,影響到了公司的正常運營。天瑞集團成功入主山水水泥,標志著中國水泥市場格局將迎來一次重新洗牌。
事件九:“水泥之王”郭文叁到齡退休
2015年11月26日下午,經安徽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郭文叁同志因已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擔任海螺集團董事長兼委書記職務。任命現任蕪湖市委書記高登榜同志任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不再擔任蕪湖市委書記、常委、委員,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安徽省江北產業集中區黨工委第一書記職務。
點評:眾所周知,海螺集團在郭文叁的培育和領導下,不管是從盈利、管理、技術等層面來說均為行業中的NO.1,是中國水泥業的驕傲,而海螺集團可以“稱霸”中國水泥業郭文叁功不可沒。當然單論郭文叁為我國水泥事業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也是值得我們中國水泥人所敬畏的。
事件十:7家水泥企業已走出國門布局海外市場
水泥人網整理發現目前我國水泥企業布局海外市場的有7家,分別是華新水泥、海螺水泥、紅獅水泥、中國建材、藥王山水泥、上峰水泥和冀東水泥。
點評: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和巨大的經營壓力,中國水泥巨頭紛紛放眼于海外市場,而經歷了今年水泥市場的“慘痛”歷程后,優勢企業已然加大了國際市場的開拓力度,國際業務的比重進一步提升。目前已經走出國門,布局海外市場的有7家水泥企業,它們布局情況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