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劉長發表示,我國建材工業即將步入工業設計帶動時代。
劉長發認為,由于我國建材工業長期處在以原材料制造為主的發展階段,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工業設計在建材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應有的重視。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從“十二五”開始,我國建材工業將由原材料制造為主向加工制品生產為主轉變,加工制品業將成為新階段建材工業的發展重點,完全可以預期,工業設計在我國建材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會愈來愈重要,將成為推動我國建材工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支撐加工制品業發展
建材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原材料,主要為保障和改善人居環境和條件提供材料支撐。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推進,人們對于人居環境和條件的追求已經從數量需求為主轉向品質提升和功能增加需求為主。
目前,我國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30平方米左右,我國已經基本解決了有房住的問題。隨著人們的住房消費要求的升級,對居住場所的更加安全可靠、節能環保、舒適美觀、方便快捷等居住品質和功能方面的追求,成為人們住房消費的新期待、新需求。滿足這些新期待、新需求,建筑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走建筑工業化發展道路,建材工業大力發展加工制品業,走建筑部品化發展道路。而工業設計為發展建材加工制品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居住品質和功能的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撐。
推動差異化發展
由于缺少工業設計作支撐,目前我國建材產品的發展基本處在對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產品的模仿、跟進階段。常常是一個產品剛被引進或開發出來,很快就在全國范圍內被模仿、復制,不僅嚴重影響先進企業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也不可避免地導致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同時,也常常出現因為一些企業在對待知識產權方面的不端行為,使得我國在國際上廣受詬病。
實際上,消費者的許多個性化需求又難以得到滿足。要扭轉這一局面,惟一可行的途徑就是通過發展工業設計,使不同企業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生產,從而使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并將產品同質化競爭降到最低程度。
支持“中國創造”
目前,我國建筑陶瓷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售價還不到意大利、西班牙產品的三分之一,石材產品的平均售價不到他們產品的50%,陶瓷、石材、玻璃深加工等貼牌產品的60%以上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
究其原因,除了國際競爭國內化所帶來的國內企業間低價競爭因素外,最為主要的還是我國企業缺少品牌競爭力。如果國內建材產品生產長期處在對發達國家技術的依賴和產品的模仿跟進上,恐怕永遠難以產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知名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
因此,為了推動我國建材工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除了需要依靠自主技術創新外,更需要工業設計作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