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材集團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責任引領創新 管理推動發展——2016中國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發布了2015年社會責任報告。這是中國建材集團連續第七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報告以“站在道德高地做企業”為主題,闡述了一直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可持續發展的規律和邏輯。
“十二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圍繞“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積極轉方式調結構,深化市場化改革,大力推進水泥和玻璃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十二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54億元,上交稅金612億元,社會貢獻總額2208億元。從一個資本金少、底子薄的草根企業成長為擁有18萬員工、4000多億元資產的世界500強企業。
回顧“十二五”,中國建材集團從發布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起步,建立社會責任組織體系,制定和完善社會責任管理制度;深化責任理念,建立責任模型;開展利益相關方管理,實施社會責任報告定期發布;構筑五大責任框架體系,持續開展履責實踐,持續提升履責能力和履責水平;開展責任研究,加入責任倡議組織和行動計劃,推動責任傳播和共享;實現了從無到有的成長,成為了社會責任的實踐者、帶動者和引領者。
中國建材集團始終認為,做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要為社會大眾服務,小勝靠智、大勝靠德,企業的發展要與人類的福祉、國家的命運、行業的利益、員工的幸福結合起來,要站在道德的高地做企業。 中國建材集團以人為本,追求實現人的價值和幸福。全力維護員工權益,持續完善安全體系和保障機制,保證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2015年,集團職業衛生安全投入達5.7億元;尊重并維護員工的尊嚴和幸福,為員工提供展現自身才能的舞臺,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在工作中獲得認同感、成就感和歸屬感。2015年組織員工參加各種文體活動約17.8萬人次,幫扶特殊群體投入達709.1萬元。
中國建材集團以行業大局為重,走互利共贏的道路。堅持行業利益高于企業利益,努力推進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帶頭構建和維護健康合規的市場環境,以優異的經營業績回報股東和投資者,以高質量產品服務客戶,與行業和產業鏈伙伴共同成長。整合并不斷壯大行業科技資源,打造行業創新旗艦,引領行業可持續發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運用于北京奧運、高鐵、三峽、北斗衛星及武器裝備等重大工程和項目建設。目前累計擁有有效專利5600多項,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9個,位列央企第一。
中國建材集團以人類福祉為先,遵循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邏輯。始終堅持工業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發展方式,綜合利用工業和城市廢棄資源,用盡可能低的消耗和排放制造低碳產品,2015年實現消納固體廢棄物7500多萬噸;致力于為社會提供綠色環保的建材產品,為新能源產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支持,其中集團的薄膜電池組件太陽能轉化效率突破17.9%,為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分享有效的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倡導全行業和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015年,推進實施“責任藍天”行動計劃,將守衛藍天作為企業的第一責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建材集團以共同發展為綱,踐行負責任的“一帶一路”運營模式。中國建材集團是共同發展理念的倡導者和踐行者,發揮自身產業優勢的同時,帶動所在區域和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十二五”期間,集團累計上繳地方稅金421.3億元,提供就業機會超過9萬個,實施公益捐贈8830.6萬元。
《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2015社會責任報告》經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評級,評級專家組從完整性、實質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讀性、創新性對報告進行評價,綜合評定結果為五星,是一份卓越的社會責任報告,也是中國建材集團連續第四本五星級社會責任報告。
2016中國工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由中國工經聯主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人社部、環保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等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中國煤炭、機械、鋼鐵、石化、輕工、紡織、建材、有色、電力九家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會)協辦。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經聯會長李毅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國家安監總局副局長李兆前等領導出席會議。聯合國工發組織駐華代表處阿佳尼先生出席會議并致辭,百家企業集中發布了2015年度社會責任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