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布《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全球FDI(外國直接投資)將于2016年下降10-15%。而2016年前4個月,全球跨國并購金額已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在其他國家對外投資萎縮的時候,中國對外投資卻爆發小高潮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企業走出去”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就確定的方向,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走出去”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城鎮化戰略、人才戰略并稱四大戰略。國務院、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臺了鼓勵措施,在信貸資金、稅收、保險等方面給予支持。2013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再次提升了對“企業走出去”的重視度。
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逐步明確了“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戰略,有關地方和部門也出臺了配套規劃。基于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企業海外并購過程中,來自國內的限制越來越少,有助于加快企業并購步伐。
近10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一直穩步發展,經過初期的摸索試探,積累了較豐富的對外投資經驗,在對外投資方面慢慢“找著了感覺”,“企業走出去”的步子也越邁越大,今年有個爆發式小高潮很正常。
其次,人民幣升值期間,越早“走出去”越吃虧,企業有持幣待購心態;而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相信越早“走出去”越劃算。自從2015年“8·11”匯改以來,市場上就一直存在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看好項目的企業,急于把人民幣換成外匯來進行海外收購交易,所以短期內成交的海外并購項目比較多。
此外,中國經濟發展近年進入新常態,GDP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鋼鐵、水泥、能源等資金密集型基礎工業領域都出現了產能過剩,本國和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市場的投資都出現放緩。國內A股市場尚未出現明確向上突破的跡象。結果是,一方面企業囤積現金,一方面“資產荒”。在這種背景下,海外優質資產吸引力上升。通過海外并購,企業能夠同時納入不同地區的資產,通過分散化資產來增強收益同時規避風險。
整體上看,中國企業并購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如今中國越來越重視產業升級,而大多數的發達國家企業擁有著成熟的技術、優秀的管理層、技能出色的員工、先進的生產設備以及覆蓋全球的市場營銷網絡,這些企業特性有助于我國向高端經濟活動的轉型。中國企業面向海外并購,也是獲取先進技術、品牌聲譽,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發達國家法制化營商環境降低了企業外部成本,也提高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我國對外投資的快速增長也反映了我國對外開放達到了新高度,從一般進出口到主要著眼于能源、礦產和高技術產品等實物供應的對外投資,再到現在轉向獲取技術、品牌、市場以及重要基礎設施,我國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已經今非昔比。這種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也是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