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葛洲壩集團董事長聶凱:絕不做靠國家補貼生存的環保公司
近期,葛洲壩(600068)100億元可續期公司債正式公開掛牌交易。作為以傳統建筑業起家的葛洲壩集團,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此次發行永續債所融資金將重點開拓環保產業、國際市場、PPP等新興領域。
作為全國排名前五位的工程承包商,葛洲壩集團轉型之路并不容易。在沒有資源、完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葛洲壩集團如何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實現從單純的建筑商變身成為投資、環保、建筑、房地產、水泥、民爆、裝備制造和金融八大業務板塊全產業鏈布局的改頭換面?帶著一系列問題,第一財經記者近日專訪了葛洲壩集團董事長聶凱,聽他講述葛洲壩集團的轉型故事。
葛洲壩集團董事長聶凱
第一財經:葛洲壩集團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意識到公司要發展就必須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方面,做了哪些部署?
聶凱:我是2013年5月出任葛洲壩集團董事長的。上任伊始,就遇到宏觀經濟下滑、建筑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就開始研究怎么能將國家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與葛洲壩集團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為企業未來重新做全面布局與規劃。
隨后,葛洲壩集團《關于促進集團公司戰略實施的指導意見》出爐了。《指導意見》從戰略的高度對企業的發展進行重新定位、規劃。接著,我們進一步對戰略體系、組織結構、業務結構、治理結構、商業模式等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開展了推動金融創新、推進文化創新等一系列有的放矢、張弛有度的改革創新,為葛洲壩集團未來實現質的飛躍奠定了制度基礎和體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