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永無止境。”許文峰笑著回答。
高投入、高產出、低維護
——環保與盈利的雙贏辯證法
碧綠的山丘,雪白的云朵,湛藍的天空。看不到冒煙的煙囪和橫流的污水,聽不見刺耳的機器轟鳴聲。到處綠樹環繞、繁花似錦,還有成群的金魚湖中暢游,水榭亭臺綻放詩意。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水泥廠給人們的固有印象。為什么走進亞東廠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聽許文峰詳細介紹生產流程,疑團得以解開。
在石灰石開采環節,由上而下梯式開采礦山,一層一層地開采,開采后殘壁同步進行植被綠化,開完一層就補種一層樹。開礦6年了,廠區背后的礦山仍青蔥如黛。
早期很多水泥廠選擇露天儲存,貨車運輸。而亞東全部采用封閉式運輸和儲存,將石灰石破碎機建在山上,破碎后的石灰石利用全罩式皮帶機直接進入廠區石灰石室內堆場,杜絕了污染。可是全罩式皮帶機需投入大成本,對企業來說豈不是不劃算?許文峰心中自有一本明白賬:“如果露天儲藏運輸,原材料日曬雨淋,產品的穩定性就得不到保證,還得付出時間、人力、機器將它們烘干。投資封閉式運輸線是一勞永逸的事,不僅環保,而且保持了產品的穩定,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算來算去還是賺。”
這種“雙贏”的辯證法不僅體現在原材料的運輸儲存環節——
對水泥企業來說,排放的粉塵就是原料、是產品,是錢。在全自動生產線上,配置40多套電收塵設備,一年收集“飄”出去的灰塵20萬噸,回收起來加工再利用,創造6000余萬元的價值。“投資不是白投資,還有利可圖,而且環保,何樂而不為?”許文峰笑道。
在生產過程中,窯爐不斷往外散熱,造成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怎么把余熱收回來?公司研發出窯頭及窯尾的廢熱回收系統,廢熱用來發電,每年利用廢熱發電量超過4500萬度,不僅減少熱能浪費,降低成本,還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與此同時,總投資734萬元完成水泥脫硝項目,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排放量900噸。
“高投入、高運行、低維護”是亞東水泥的建設理念。許文峰介紹,公司所有生產線所需的主機、附屬設備,均以“點菜式”選購世界知名先進品牌,采用世界先進水平的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設備,并配有先進高效的除塵設備。盡管前期投入成本很高,但換來的是長期可靠、穩定的運行,保證了公司的低能耗、高產出、高環保,從而帶來長遠經濟效益。
高聳的窯爐,圓形穹頂的煤倉,外形酷似游樂園里過山車、跳樓機、大擺錘的運輸帶……采訪完整個生產線,記者的皮鞋幾乎沒有沾染灰塵,甚至沒有見到多少工人。在中央控制室內,幾名年輕的工作人員通過多臺顯示屏持續監控著整個水泥廠的生產全過程,每條生產線只需幾名工人日常巡邏——這是高投入帶來的“高產出、低維護”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