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鋼球一般3~5級、常取4級,如:φ80、φ70、φ60、φ50;
(2)鋼鍛一般2~4級、常取3級,如:φ25×20、φ20×17、φ17×15;
(3)為了保證相鄰兩倉粉磨速度平衡,前后兩倉配球應交叉一級,即:前倉最小球徑與后倉最大球徑相同;如:
一倉:φ80、φ70、φ60、φ50;
二倉:φ50、φ40、φ30、φ20;
(4)研磨體級配比例:鋼球采用“兩頭小、中間大”的原則,即:最大球和最小球占比例小一些,中間級別占比例多一些;鋼鍛采用平均分配原則,即:如果是兩級就各占一半,如果是三級就各占三分之一。
4.磨內篩析曲線的制作與分析
球磨機粉磨過程的篩析曲線,是診斷研磨體級配是否合理和磨機運轉是否正常的可靠依據;也是水泥粉磨工藝中科學、實用的生產技術之一。其制作過程如下:
在磨機正常運轉情況下,同時停料、停磨;稍后開磨門進倉取樣,從磨頭到磨尾,每隔一定距離(0.5或1米)分段,每段截面5個取樣點(靠近筒體襯板邊各取一個,中間取3個); 隔倉板的兩邊和磨頭、磨尾必需有取樣點。
把每個取樣點取得的試樣混合均勻后,作為該取樣點的平均試樣并編好號,防止搞錯,用0.08mm篩分別進行篩析,測得各段的篩余百分數;然后以縱坐標為測出的篩余%(細度),橫坐標為取樣點離磨頭的距離(m),把篩析數據,標記在坐標圖上、聯線,即為磨內篩析曲線。
φ4.2×13m閉路球磨機篩析曲線
研磨體級配合理、磨機運轉正常的篩析曲線應該是這樣:曲線開始階段,應迅速下降;若下降不顯著,說明一倉粉磨能力不足,研磨體要進行調整,應適當增大平均球徑;如果出現較長的水平線段,表示這一段細度變化不大,研磨體的工作情況不良,其原因可能是研磨體的級配、裝載量和平均球徑大小等不合適,應適當改變研磨體級配或清倉剔除碎、小球。
隔倉板兩邊的篩余百分數接近,如果相差太大,說明兩倉能力不平衡。此時應首先檢查隔倉板篦孔寬度是否符合要求,若有堵塞現象,應剔除堵物。
二倉圖線最后一段應接近水平,并接近細度要求值,說明出磨水泥細度穩定。如果下斜平緩,說明粉磨能力不足。產品細度不穩,喂料量稍微增加即明顯跑粗,應適當增加研磨體。出現不正常圖線,先調研磨體的級配、裝載量和平均球徑;若無效,則應移動隔倉板位置、改變倉的長度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