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泰國是水泥生產歷史較早,技術裝備水平較高,水泥公司治理正規,產能集中度高的國家。全國有8家水泥公司,13座水泥廠,產能5640萬噸,領頭的是Siam Cement Co.產能2330萬噸。2015年全國水泥產量3550萬噸,其中水泥和熟料出口各400萬噸,平均離岸價60美元每噸,2012年出口量達1147萬噸,后因越南的競爭而有所下降。泰國是傳統的水泥出口國,享有較好的品牌聲譽。預計今后3~5年內,水泥需求和產能約有每年3%的增長,產能利用率將維持在現在的63%左右不變。看來泰國水泥工業比較平穩,市場成熟規范,如果有適合的項目我國可以酌情參與競爭,風險較小。
2.5俄羅斯
俄羅斯是一個傳統的水泥生產大國,但因水泥工業現代化的進程較滯緩,至今還有一些濕法窯存在,在其水泥總產能中仍占有15%左右,其余均為近10年來新建和改擴建的PC窯生產線。2010年其水泥產能、產量及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710萬噸、5040萬噸、65.4%,2011年為8510萬噸、5620萬噸、66.0%,2012年為9440萬噸、6170萬噸、65.1%,2013年為9630萬噸、6650萬噸、69.2%,2014年為10300萬噸、6870萬噸、66.7%,2015年為10100萬噸、6130萬噸、62%。如果在其水泥產能中扣除約15%的名存實亡的濕法窯產能以外,其PC窯產能利用率均介于73%~83%之間。因為實際上其水泥產量中97%都是PC窯生產的,濕法廠水泥僅占3%而已。多數濕法廠只是處于“備用”狀態。
可以看出,因國內外各種政治經濟等因素的變化,2015年其水泥產量銳減了10%。各方面的預測表明,今后3年之內其需求量仍將徘徊在6200萬噸左右。加之資金緊缺,因而3年內其新增水泥項目的可能性不大。
2.6印度
眾所周知,印度的經濟發展正處于較強勁的上升期,2015年印度水泥產量為2.9億噸,產能利用率77.5%,產業集中度很高,前10家占總產能62.8%,前20家則占82.8%。最大的4家水泥公司,Ultra tech Cement、Jaypee Cement、Ambuja(Holcim)和ACC(Holcim)占總產能43.1%。全國共計有近50家水泥公司,210家水泥廠。據印度政府有關部門預測,2019~2020年間其水泥需求將達4.15億噸,產能為460億噸,利用率為90%;2030年水泥產能將達8.5億噸,2050年13.5億噸,頗具雄心和信心。不僅在產量上要有較大增長,在水泥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環保等方面都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例如近年新建的12000tpd生產線的熟料熱耗為726kcal/kg,水泥綜合電耗為78kWh/t,據說以后所有新建的水泥項目都要達到這樣的指標。亦即在今后4年中水泥產能將新增近1億噸,相當于5000~6000tpd生產線要新建50~60條,平均每年新建13~15條。印度至今還沒有上規模的成套水泥裝備制造廠,現代化的水泥生產線大都青睞由歐洲進口(也有很少數采用中國成套裝備的)。如果這1億噸產能都由歐洲設計并提供主機裝備(EP),印度企業進行土建設計與施工及設備安裝(C),總投資約須180億美元;如果全部采用中國企業總承包EPC的方式,則總投資將可節省20%~25%,建廠期將縮短1年或更多,而且項目的環保和技經指標等并不遜于歐洲的。無疑,從技術和經濟方面考量,這對中印雙方都是頗具吸引力和潛力的合作領域。目前主要的關鍵在于雙方水泥界的相互了解交流不暢,有些歷史性的誤解與偏見有待雙方努力相互消釋。或許我們需要真誠地從中印兩國在歷史、文化、人文、風土、人情等領域多做一些相互學習、相互認同的工作,為廣泛開展技術與商業方面的合作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