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報道,河北鳳城水泥有限公司,一家年產能80萬噸的創辦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水泥企業,曾是當地的明星企業,鼎盛時期有八九百名職工,每年上繳利稅800多萬元,就是這樣的一家明星企業,在2016年初已被關停拆除了。據悉,河北石家莊從2007年就已經逐步開展水泥產業的淘汰工作,在石家莊水泥企業分布最多的鹿泉地區,高峰時水泥企業曾多達166家,截至2013年底,鹿泉僅剩27家水泥企業。從這個報道可以看出,在去產能政策下,水泥行業正在重新洗牌中,這種洗牌會帶來一批中小型企業的倒閉潮。
優勝劣汰,落后的中小型企業只能倒閉
大自然的運行規律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似乎與個體的大小沒什么關系,大象能活,螞蟻也能活,但是對于水泥企業來說,在國家去產能的背景下,大型企業的確容易生存,而中小型企業,稍稍有個風吹草動就不堪一擊,直奔倒閉。
什么才是大企業呢,什么又是中小企業呢?就水泥行業而言,要說大企業,中建材、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冀東水泥、山水水泥、華潤水泥、中材等這些產能遍布全國各地、生產線眾多的企業,就是大企業了,而產能沒有遍布全國各地的、但在一方為龍頭的企業,也是大型企業,如東北水泥龍頭亞泰水泥,這些都算大型企業。中小型水泥企業劃分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只是相對于上述的大型企業來說,是生產線條數較少、規模較小、總產能低于500萬噸的企業。
中小型水泥企業,無論從設備、資質,還是其他各方面都難以與大型水泥企業抗衡。從環保成本來看,即使部分經營好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水泥生產線,據統計,以脫硝為例,2000噸以下的生產線,噸水泥脫硝的成本的確要高出2500噸及以上產能的生產線,這樣一來,原本就沒有競爭優勢的中小型企業,在脫硝等環保設備的成本增加之后,便很難在市場上立足,在市場上難立足,就不能形成一種生產、銷售、資金回籠以及再投入的良性循環,那么面臨倒閉是遲早的事情。
從銀行信貸來看,有些產能過剩、效率低、負債高的中小型水泥企業占用了大量信貸資源,而銀行擔心信貸風險還不得不給予續貸和更多支持,讓這種企業的銀行貸款本息越滾越多,債務高筑,直到最后資金鏈斷裂,只能倒閉。而對大型國企央企水泥企業,如冀東水泥,2016年前三季報,虧損4.52億元,它仍舊能照常運營,而中小型水泥企業,不用說虧上億元,虧上幾千萬都難挺下去了。
從限產政策來看,受國家限產政策影響,區域水泥壟頭企業協商提價明顯,中小型水泥企業在市場中根本沒有話語權,水泥價格由龍頭大型水泥企業說了算。當水泥價格下跌時,即使再賠本,也要出貨,這就讓原本虧損的中小型企業雪上加霜,而當原料上漲,水泥價格跟著上漲的時候,有利可圖時,又面臨限產停窯,無量可銷,讓中小型水泥企業完全根不上盈利節奏,分不到羮,生存無以為繼,最終只能倒閉。
兼并重組馬太效應明顯
中小型水泥企業倒閉潮的結果類似經濟學中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反映的社會現象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用在水泥行業中,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或者說,贏家通吃。大企業越來越大,中小型企業越來越小,越來生存越難,最后直接倒閉。
根據2016年全國水泥熟料產能企業排名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中國(不含港澳臺)前5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設計產能共計13.5億噸,占全國總產能的75%,其中,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水泥熟料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54%。2016年8月26日,中建材與中材合并后,重組后的中國建材集團營業收入將超過3000億元,資產總額超過5500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也是世界建材領域的領軍企業。
繼中材與中建材合并后,又有冀東水泥與金隅的重組,金隅股份和冀東集團實施戰略重組,有利于化解區域過剩產能,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區域水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區域性資源整合,促進區域性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競爭實力及可持續發展能力。
經過一系列合并重組后,目前我國水泥企業形成了一種強強聯合、強者恒強的格局。在東北地區有亞泰水泥為龍頭,在京津冀地區有冀東金隅水泥為龍頭,在安徽地區以海螺水泥為龍頭,在山東以山水水泥為龍頭,廣東地區以塔牌集團為龍頭,而中國建材組建起中聯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四大水泥公司,使全國水泥行業的集中度大大提高。還有中材集團旗下擁有天山股份、寧夏建材、祁連山、中材水泥四大水泥生產上市公司,均是各自區域的龍頭企業,這些大型水泥企業龍頭,幾乎壟斷了中國的水泥市場。
各區域大型水泥龍頭企業的形成,造成行業的兩極分化,從生產、環保、銷售,信貸等多方面,都讓中小型企業無力拼比,處于絕對劣勢。又由于國家去產能政策的實施,硬是讓中小型企業無力應對,無立足之地,比方說,海螺水泥,它是一個大型企業,它全國各地有許多2500t/d,3000t/d,4500t/d的熟料生產線,響應國家號召去產能,去一條落后的2500t/d的熟料生產線,它輕而易舉,而對于一個中小型企業來說,讓它去一條落后的2000t/d的熟料生產線,都要命,因為它本身擁有的生產線就不多,結果,就只能倒閉,另謀他路。
馬太效應對于優勢者來說就是一種優勢的累計,當一個企業已經取得一定力量后,那就更容易取得更大的力量。強者總會更強,弱者反而更弱。強者隨著積累優勢,將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弱弱的中小型企業呢?只能是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形成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