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進入十一月份以來,水泥行業已經進入了淡季,但今年的淡季卻銷售旺盛,淡季不淡。全國水泥市場價格繼續保持上揚態勢,環比漲幅為0.9%。價格上漲區域主要有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地,漲價在20-65元/噸區間。其中河北水泥自10月18日的262元/噸漲至今天的326元/噸,每噸凈漲64元,一個月內漲幅達20%。到11月24日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山西水泥價格分別為380、362、326、309、250元/噸,部分地區水泥價格近日一直在高位徘徊,沒有下調的跡象。有業內人士反映,有些地區水泥銷售出現排隊拿貨,現款支付現場拿貨的現象,有時還拿不到貨,水泥供應告急,據此,預計2017年中國水泥市場會依然漲聲一片。
基礎建設發力
2017年房地產調控后,水泥需求有所下滑,但是新農村建設以及保障房的需求依然旺盛。水泥的主要市場在于道路、橋梁、機場、高鐵,地下管網等公共設施建設,隨著我國基礎建設投資的增加,水泥需求自然水漲船高。2017年PPP基建市場將加速擴容,投資規模在4-5萬億,同比增長50%-80%左右。與2016不同,2017年金融資本對PPP基礎建設的參與度將顯著提升,這將對整個PPP基礎建設市場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基礎建設投資的升溫,將會對2017年水泥需求產生積極影響。
行業寡頭格局漸成
2016年來,水泥企業并購重組馬不停蹄,加速了水泥行業產能的高度集中,如華新水泥整合拉法基瑞安、中國建材與中材重組、金隅冀東重組,除京津冀外,多個區域的資源整合也初現成效。例如,天瑞水泥收購了永安水泥,參股同力水泥,天瑞水泥收購山水水泥,此外,華潤水泥與昆鋼控股共同組建云南水泥建材公司,這些企業的并購重組,形成了水泥市場局部的定價權,將進一維護區域利益,把水泥價格扛在高位。
原材料價格、運輸成本上漲
水泥行業原料煤炭繼續攀升,近日,煤炭漲價的消息不斷刷屏。截至11月24號,環渤海動力煤指數顯示,動力煤11月24日最新價格601.33元/噸,最近30天上漲4.22%。相比年初的370元/噸,每噸上漲了231元,漲幅達62%。針對煤價格持續高漲,作為下游的水泥,其價格會自然跟進,不會停止。
水泥的運輸半徑決定于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又決定于運輸方式和運輸效率,包括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水泥出廠價一般在每噸200-300元,運輸成本在100元/噸內比較合理,否則水泥到達客戶的成本會過高,缺乏競爭力。2016年8月18日,《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正式頒布,決定于9月21日開始施行。受新政影響,目前汽運、海運、鐵運均不同程度降減運輸噸位,造成車少貨多,車輛運費隨之上漲。當前水泥行業中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物資采購成本,并開始將物流環節成本作為重點利潤點。據了解,運輸新政策實行后,水泥企業物流成本要提升30-60%,部分偏遠地區運費可能會翻一翻。可見運輸成本上漲,對2017年水泥價格上漲帶來強大支持。
環保政策加碼 生產成本增加
國家對于水泥等企業如何環保生產,排放要達到什么標準,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條文規定,如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章第二節第四十三條明文規定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粉塵、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應當采用清潔生產工藝,配套建設除塵、脫硫、脫硝等裝置,或者采取技術改造等其他控制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措施。水泥企業在環保這方面的除塵、脫硝費用無形加大,增加了水泥的生產成本。
有業內人員透露,由于環保要求嚴格,如果上了脫硝設施,不同的地區,初步估算,噸熟料成本會增加6-11元不等。水泥企業的環保成本日益加碼,導致水泥生產成本加大,從而使水泥價格跟著抬高。
特朗普執政帶來的出口提升
美國一直是我國水泥主要出口目的國,曾經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前的2007年,中國向美國水泥出口量達到歷史高峰的514萬噸,出口量位居全球出口美國水泥目的國第二位,占到當時我國出口量16%,2007年以后,隨著美國房地產次貸危機,水泥進口量開始逐年下滑,2015年美國進口中國的水泥量下降至162萬噸,到2016年,有所回升。
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在發表獲勝演講時表示:“我們將修復我們的內陸城市,重建高速、橋梁、隧道、機場、學校和醫院。我們將重建我們的基礎設施”。
在特朗普的經濟刺激計劃里,基礎設施建設是重要抓手之一,他當選美國總統后勢必加大美國基建投資規模,美國本土水泥生產不能完全支撐未來本國的水泥需求,因此對水泥進口需求將明顯加大,中國作為第一大水泥生產國和國際水泥貿易的主要出口國,必將迎來新的貿易合作機會,這將有利于促進中國水泥的出口,增加水泥出口金額,助力2017年水泥行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