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高樓平地起,戰略落地靠執行。


2012年8月,在安徽省政府的見證下,中材安徽與巢湖市政府簽訂了《中材安徽循環經濟產業園投資協議》,協議約定,中材安徽將推行一系列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新舉措,積極參與資源綜合利用、城市環境建設,推進余熱發電、骨料、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項目。
2013年4月,中材安徽聯合中材水泥所屬蘇州院重組了合肥商混公司。
2013年7月,中材安徽年產500萬噸機制骨料項目開工建設,次年4月開始試運行,到2014年年底,骨料項目8個月的時間實現產量239萬噸、銷量238萬噸、銷售收入7560萬元。
而此時的國內水泥行業可謂是“烽煙四起”——新增產能不斷釋放,惡性競爭持續加劇,市場環境進一步惡化。

預處理車間現場圖
中材水泥和中材安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雖然取得了開門紅,但在刻不容緩的大環境下,這僅僅是走出了一小步。
二、環境友好新思路,共建巢湖新家園
自2012年開始,安徽省、巢湖市開始加大對環巢湖流域生態的治理,以及對巢湖風景名勝區的保護。這對于中材安徽來講,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方面,傳統概念上的水泥廠意味著粉塵、廢氣,意味著污染,環保治理對水泥生產企業來說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哪怕是對以“花園型企業”為著稱的中材安徽也不例外;而另一方面,以“綠色、循環、低碳,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中材安徽,能否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順利上馬實施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成為了中材安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與此同時,緊盯著這個項目的同行們也不少,誰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