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可實現國有與民營共生多贏
水泥行業大部分是民營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從中國建材近年的發展來看,它其實一直走的就是通過兼并重組民族企業、吸引民資的混改路。據了解,水泥占建材行業GDP的70%,是主流產品。起先,面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集中度低、競爭無序等問題,中國建材集團決定走一條資本運營、聯合重組、管理整合、集成創新的發展道路。中國建材從一開始就面臨與資本市場接軌、與非公有制經濟融合的現實問題。
國企改革先鋒 宋志平
2006年,中國建材在香港成功上市后陸續募集到110億港元。此時,中國水泥界的民企領軍企業海螺水泥開始進軍徐州,與中國建材集團下屬的中聯水泥狹路相逢。競爭最激烈時,兩家企業都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對外銷售。兩家企業都想早日結束惡性競爭的局面,決定通過談判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十多次談判,中國建材用上市融資所得資金的半數,把徐州海螺萬噸線收入囊中。僅僅過了一年,原本虧損的兩家企業都開始盈利。此后,中國建材又把整合觸角伸向了南方。當時浙江民營水泥企業群雄混戰、家家虧損慘烈。作為整合者的中國建材集團給民企以”公平合理定價”,”為民營企業保留30%的股權”,”把民企老總聘為職業經理人”的方法,重組了多家浙江民營企業。
歷經多年的兼并重組,中國建材先后吸納了上千家民營企業,構筑起包括海外上市公司在內的混合所有制產業平臺,積極探索“央企市營”等符合市場規律和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模式,迅速成長為行業領袖和世界500強企業,推動了混合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成為央企開辟混合所有制發展道路的先行者。
日前,中國建材協同海螺、金隅冀東和山水集團等大型集團正在山東、遼寧、內蒙等省區探索通過組建水泥投資管理公司,搭建資本緊密型的產能整合平臺。這是中國水泥行業化解行業過剩困局前所未有的創新。中國水泥產業史無前例的資本聯盟正在組建之中。這7大建材集團,中國建材是央企,海螺、金隅和冀東是國企,山水是民企,而山水集團的第一大控股股東是天瑞集團,天瑞集團也是民企。不難看出,如果此次聯盟進展順利,將是一次國企吸入民企資本的又一突破。
到底民資能夠以多大比例參與中國建材的混改,目前我們不得而知。有專家指出,國家控股基本架構不會做大的改變,內部股權結構會有所變化。水泥行業內,如果吸入行業內的民營資本,有利于增加國有企業的活力,加速去產能的進程。而如果吸入其他外行業資本,則有可能帶來外行業的管理理念。中建材最終會選定誰,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