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陸東福首次提及將在鐵路系統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股權投資多元化的混改新模式,對具有規模效應、鐵路網絡優勢的資產資源進行重組整合,吸收社會資本入股,建立市場化運營企業。與此同時,他還明確表示要對具備條件的科技和專業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逐步改制上市。向市場傳遞了明顯的鐵路資產證券化的信號。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鐵路明確為混改試點目標,陸東福的表態為鐵路混改打了一劑強心針。
中金公司等多個券商研究機構認為,京滬高鐵等優質高鐵資產有極高的證券化可能,或可能被率先打包上市;而申銀萬國則認為,鐵路混改或可能在貨運行業率先推開,未來鐵總有望與各物流企業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物流企業組織貨源,鐵路負責干線運輸,充分提高鐵路貨運占比,并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鐵總新掌門的“決心”
債轉股的提法首次出現,陸東福表示,將研究推進鐵路企業債轉股,深化鐵路股權融資改革。談及開展證券化業務所用的“積極”字眼亦是少見,其表示,研究探索鐵路資產證券化改革,積極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總結完善既有鐵路控股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機制,對具備條件的科技和專業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逐步改制上市,增強國鐵資本的控制力,擴大資本溢出效應。加強合資鐵路公司管理,依法合規推進優化重組工作,促進合資鐵路健康可持續發展。
陸東福的表態,立即引發市場狂歡。1月3日當天,交運板塊整體漲幅只有1.9%的情況下,中鐵總的三個上市平臺漲幅多超過行業平均值。鐵龍物流(8.970, 0.48, 5.65%)報收8.49元,大漲5.07%,廣深鐵路(5.420, 0.17, 3.24%)報收5.25元,漲幅3.55%,大秦鐵路(7.280,0.07, 0.97%)略遜一籌,報收7.21元,漲幅1.84%。
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體量最大的中央企業,擁有超過6萬億資產,一旦鐵路資產啟動證券化,可想象空間巨大。
21世紀經濟報道從接近中國鐵路總公司人士了解到,新任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的陸東福剛上任,就立即交代鐵總有關司局研究關于證券化與混改的問題,因而在其第一次主導的2016年度工作會上,陸東福明確提出了證券化與混改的內容,這也是歷次工作會議上首次有明確的表述。
“說明陸東福重視這塊業務,很可能在其任內會有所突破”,上述不愿具名的鐵路專家向記者表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了解,鐵路資產的證券化已經籌備多時,早在2008年中國鐵路總公司的前身鐵道部就開始研究將京滬鐵路進行證券化,當時考慮的方向是將京滬鐵路既有線打包裝入現有上市平臺。但是此計劃隨著主推此事的劉志軍和張曙光等人的落馬而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