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開開關關瀕臨絕境
官方建廠不惜血本,自然希望一切順利,多多生產,免得市面上到處充斥著“洋灰”,尤其是從日本進口的“洋灰”。要知道,那時,日商在中國大肆傾銷,日本生產的水泥,倒有一小半流入了中國市場,廣東市場也是其中一個大頭??上У氖牵捎跁r局不穩,軍閥更迭。主政者像走馬燈一樣換,誰也沒有安下心來好好經營,相反,把新建的水泥廠當成提款機,更符合各路軍閥的心思;而從國外重金請來的技術指導,也往往挾帶私貨,并不真心傳授技術。于是,花大價錢建起來的水泥廠,開開停停,瀕臨絕境時,它就被官方交給商人去辦,一旦經營狀況好轉,官方又馬上收回自辦,試圖多撈一桶金。以這樣“撈一票就算”的心態辦企業,當然不會有好結果。所以,河南士敏土廠原本每日生產400~500桶水泥的目標,經常只能完成三分之一。
除了日常經營老出亂子,河南士敏土廠的商標也像走馬燈一樣換。1909年投產時,工廠打出的商標是“威鳳祥麟牌”,1910年改為“雙龍抓珠牌”,1916年又重新使用“威鳳祥麟牌”,1917年改用“獅球牌”……商標換得如此任性,也難怪河南士敏土廠雖然規模在全國數一數二,卻一直無法做出品牌影響力了。
不過,“品牌”二字的含義,對兩度執掌工廠的前清遺老劉麒瑞來說,估計和“奇技淫巧”也沒有太大區別?! ?ldquo;五羊牌”水泥廣州造 價廉物美很暢銷
廣東第一座官辦水泥廠就這么一陣好、一陣壞地苦挨著,中間還停產了好幾次,實在讓人有點難過。不過,世上的新生事物,大多會有這樣的遭遇。
三年建成西村士敏土廠
后人一說起新生事物,總是會帶著難以抑制的激情,似乎一棵幼苗破土而出,“蹭蹭蹭”就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其實不過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象。很多時候,能在重重困境中用盡力氣活下來,為未來的轉機留出空間,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1929年,轉機終于來了。我們以前也說過,當時正是陳濟棠治粵,廣東迎來了難得的穩定發展,俗稱“黃金八年”,雄心勃勃的陳濟棠大辦工業,西村一帶崛起了多家現代工廠,西村士敏土廠就是其中翹楚。從1929年提上日程,到1932年建成投產,西村士敏土廠的籌辦只用了3年時間,設備從丹麥進口,廠長與總工程師從熟諳現代管理的留美歸國人員中任命,起點就比河南士敏土廠高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時值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之時,歐美不少機器制造大鱷苦于產能過剩,找不到銷路,士敏土廠的籌辦者鼓勵他們大打“價格戰”,使采購價降到最低,隨后再用“融資租賃”的辦法,“零首付”拿到機器,待投產銷售后再還本付息。做成這么一樁低成本的大買賣,也足見廣東人的精明。
產品送到歐美實驗室檢測
說到商標,西村士敏土廠一開始用的就是“五羊牌”,而且從沒換過,消費者一聽就知道它出自廣州,叫起來也很響亮。1933年7月,河南士敏土廠被合并入西村士敏土廠,成為子廠,產品也掛起了“五羊牌”的大旗。為了提升“五羊牌”水泥的影響力,廠長與總工還專門將產品送到歐美各國的相關實驗室進行檢測,均得出了“水泥拉力與細度不輸于舶來品”的結論,而“五羊牌”水泥的價格又比舶來品優惠不少。“質優價廉”向來是商品暢銷不二法門。而工廠經營者又時不時在報章上大肆宣傳,向公眾廣而告之,再加上彼時國民政府大力提倡國貨,因此,從1932年建成投產,到1938年廣州淪陷,出自廣州的“五羊牌”水泥不但暢銷省港澳,還遠銷廣西、湖南等外省地區,在80年前書寫了“廣州制造”的一大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