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現在有13個省(區、市)和70多個城市出臺了關于機動車污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建設1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驗線。
四是提升車用燃油品質。2000年我們淘汰了含鉛汽油,這個對兒童影響非常大。今年開始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含硫量已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目前的10PPM,降低了99%。
下一步也有一些部署,總的思路是: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便民惠民的決策部署,以高污染高排放車輛為重點(把最臟的車要解決),堅持“車油路”統籌,強化區域協同聯動,努力構建以全面信息公開為中心、嚴格排放標準為引領、大數據互聯共享為支撐、嚴格執法監督為保障的機動車管理新模式。
主要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是落實好大氣法,構建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必須公開生產車的標準是什么,包括非上路的、非道路的移動機械,建筑工地排放也很大。建立環保達標的監督檢查以及環境保護召回制度。哪些企業生產車不合適,就要采取手段,不合適的車就要召回。
第二是加快修訂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的監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的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把增量部分首先要管住。
第三是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排放水平。加快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聯網,特別是加強對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加強在線監測能力,只要上路,路過在線監測設備就能知道是什么車型、是否超標了,利用大數據加大查處力度。
第四是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有些地區船舶污染排放也是很大的,比如說長三角地區,污染排放量占10%以上。督促地方依法劃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第五是推進油品升級。還是解決油的問題。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燃料油并軌,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車用油品。
第六是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提高鐵路貨運比例,改變過分依賴貨車的狀況。
根據以往了解,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一般比北方好,但是這次珠三角地區也出現重污染天氣,很多當地人都說,佛山、中山空氣質量排名是非常靠前的,這次也是污染非常嚴重,想了解一下具體原因是什么?另外一個就是現在冬季的重污染天氣應對,省里要求市里,市里要求縣里,縣一級環保人員有能力不足、人手不夠的問題,想了解下這種情況怎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