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手” 傾力留住綠水青山
區域植被退化嚴重、生態治理技術薄弱、生態畜牧業發展滯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區面臨的生態安全現狀令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趙新全和他的同事們感到擔憂。
三江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有“中華水塔”之稱,其生態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圍繞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對草地生態系統影響的基礎科學問題,趙新全團隊提出,在三江源區東部,過度放牧是引起高寒草地退化主因,為草地退化機理認知、恢復治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
當地退化草地的生態恢復顯得迫切而重要。對此,趙新全團隊建立了牧草新品種選育—退化草地生態恢復技術—牧草資源可持續利用模式的退化草地恢復治理和永續利用技術體系。“在退化草地生態恢復方面,我們建立了第一個青藏高原牧草種質資源庫與品種資源圃,保存種質資源5000多份;選育牧草新品種6個,累計生產牧草良種4350萬公斤;集成了3大類綜合恢復治理模式。”趙新全介紹。
此外,趙新全團隊還圍繞區域草地可持續生產的戰略需求,構建了三江源地區草地畜牧業生產新范式,解決了困惑區域草地畜牧業營養不平衡生產的矛盾,實現生態保護與牧民致富的雙贏,選育飼草新品種5個,累計生產良種32240萬公斤。他領銜的“三江源區草地生態恢復及可持續管理技術創新和應用”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和三江源脆弱生態一樣令人驚心的,還有圍城的垃圾。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各種廢棄物產量驚人,生活垃圾每年就達2億噸,城市毒地存量超過2萬公頃,還有大量的市政污泥、工業危廢等未得到妥善處置,已成為影響居民安全與城市發展的重大隱患。
有效利用廢棄物替代原燃料、開發水泥窯協同生態化處置固體廢棄物技術是當今水泥工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葉青介紹,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水泥窯高效生態化協同處置固體非企業成套技術與應用”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如發明出對高含水、復雜形態、大尺寸的垃圾衍生燃料(RDF)處置能力強和具有降氮減排功能的分解爐;提出了RDF-煤分級耦合高效燃燒模式及其優化方法;開發出大替代率協同處置RDF水泥窯技術專家系統,實現了衍生燃料替代率達50%以上的穩定生產。該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若全國有50%的水泥產能采用本技術,就可處置全國的生活垃圾,節煤4000萬噸,減排CO22億噸,這不僅將徹底解決垃圾圍城的難題,還將使三高的水泥工業,真正轉變成為綠色產業。”李葉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