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武漢共完成地鐵投資1450億元,其中,僅去年一年,就達360億元。
一般認為:地鐵項目每投資1億元,將直接帶動GDP增長2.63億元。照此計算,武漢地鐵投資已帶動本地GDP增長3800多億元。去年武漢萬余億GDP中,地鐵投資直接貢獻接近千億。
地鐵不僅提升城市功能,緩解交通擁堵,同時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從勘察設計,到工程建造、裝備制造、運營維護……在武漢,地鐵建設的快速推進,帶動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加速形成,并日趨壯大。
軌道交通設計
躋身國內第一方陣
近年來,武漢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設計隊伍異軍突起。“本土設計力量不斷發展壯大,足以支撐現階段高強度的地鐵建設。”鐵四院副總工程師熊朝輝頗為感嘆。
熊朝輝和他的同事,曾擔任武漢地鐵2號線一期、4號線一期和二期、3號線一期等地鐵項目設計總體負責人,領銜設計整條地鐵線路。
運營維護
烽火通信進入國內三甲
地鐵快速運轉的背后,是一個龐大而嚴密的運營維護鏈條:司機、檢修、站務、客運、票務、保潔、安檢……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支撐運營維護的各種智能化新技術,需要不斷升級換代。
從2002年至今,烽火通信先后承建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2號線一期,3號線一期,4號線一期、二期,6號線一期、漢口北地方鐵路、機場線的多個項目,涉及包括信號系統、通信系統、門禁系統、自動售檢票系統、綜合監控系統、線網指揮系統等多個領域。
通過10余年的努力發展,在軌道交通通信行業,烽火通信集成服務已躋身國內三甲,旗下眾多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成功商用,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5年,烽火通信按下了武漢智慧地鐵發展的“快進鍵”,一大波新概念和新技術蜂擁而至。
以地鐵信號系統為例。當前,90%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采用2.4G赫茲WiFi技術,由于2.4G赫茲為免費公共頻段,與民用WiFi存在干擾,影響地鐵安全運營。烽火通信展開技術攻關,完成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在CBTC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將6號線一期通信信號頻段,切換至1.8G赫茲,相當于在原來信號傳輸通道之外再建一條高架橋,從根本上解決頻段干擾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張勇傳、趙梓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輝等專家評審認為,這套用于列車控制的車地無線傳輸系統,實現了國內首次LTE-M系統承載CBTC業務工程化應用。此項技術若推向全國,“錢途”無限。
鏈接;
盾構機核心技術仍靠進口
地鐵施工中,盾構機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裝備之一,也是武漢裝備制造未來的發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