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一萬噸建筑垃圾如果堆放在一起,如果堆高5米,露天堆放占用土地約2.5畝。這么多建筑垃圾要怎么處理?焚燒,勢必帶來大氣污染,加重霧霾天氣的產生;填埋,據估算,現有垃圾填埋場的剩余壽命差不多只有幾年。因此,建筑垃圾處置該如何進行下去?
其實,建筑垃圾并不是真正的垃圾,稍加處理就能變廢為寶。作為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研發生產企業的鄭州鼎盛董事長盧洪波說,建筑垃圾中的廢磚塊等物質經挑選后,可直接粉碎作為水泥原料。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地區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每年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上百萬噸。
粉碎后的建筑廢磚塊、砂土等物質部分替代了廢石灰石、石煤等材料,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與之前購買原材料相比,現在使用建筑垃圾的經濟效益更為突出,可以說建筑垃圾作為原材料的成本更為低廉。據估算,建筑垃圾采購成本大約18元/噸、人工挑揀費用約8.5元/噸,總成本在26元/噸左右,比以往的原材料成本降了18元/噸。
此外,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不但節約了土地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還為企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多得。原來,從2015年7月,財政部聯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對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政策進行了整合和調整,只要水泥生產企業達到相關規定,就能享受增值稅70%即征即退的退稅。
建筑垃圾資源化這種有效的探索創新,體現了一座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誠意。因此,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投身建筑垃圾資源化行業,如環保企業鄭州鼎盛不斷研發創新建筑垃圾處理設備,助力城市資源化推進,將建筑垃圾視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