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之所以在短短的十幾年里從一個山區的小水泥廠發展至今天位于世界水泥前三強,亞洲第一的規模,新型建材多年來一直占據世界第一首位,中國百強企業安徽利稅前三,利潤總額安徽省屬企業第一,這些離不開郭文叁的前期鋪墊,也與現任高登榜的承繼有重大關系。
郭文叁時期的海螺
郭文叁,海螺集團前董事長,出生于1955年,于1978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建筑材料系畢業,中共黨員,大學學歷,水泥工藝高級工程師.。1980年加入海螺前身寧國水泥廠。1997年1月起,先后擔任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15年12月退休。從郭文叁個人簡歷來看,他是水泥行業的內行人士,在水泥企業管理方面比較強勢。綜觀郭文叁領導的海螺水泥,主要有如下特色:
1.改制不裁員
大多數國有企業借改制之機私吞國有資產,領導富了廠子倒了,肥了方丈窮了廟的例子舉不勝舉,但是郭文叁時期的海螺,在進行企業改制過程中,既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又不裁剪一個員工,切實保障了海螺員工的正當收益,為海螺水泥在發展過程中保證了可靠而穩定的人力資源。
2.做事以效率見稱
在寧國水泥廠發展初期曾經歷過度投資期,寧國水泥廠由于過度投資使得入不敷出,效益大降。1993年,那時只有39歲的郭文叁成為寧國水泥廠廠長后,便即時著手清理無效率的投資,當中包括叫停對合肥建材大廈、宣城大理石廠等項目投資,以及壓縮了上海、南京及合肥辦事處的投資規模。而當時整個社會風氣是增加投資及擴大規模,郭文叁明顯是采取相對節約式的發展模式,這對加速企業資金回攏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也為海螺上市增強了實力。
3.利潤增長近45倍
郭文叁時期的海螺水泥,在1997年海螺的產銷量只有370萬噸,已較1996年增加了45%,經過規模擴充后,截至2015年6月底,熟料產能已達到2.27億噸,水泥產能已達到2.85億噸,水泥及熟料合計凈銷量達到1.15億噸,與1997年時相比,規模已擴充了數10倍。
除了生產規模大幅擴張外,郭文叁時期業績亦大幅提升。在1997年海螺的營業收入為7.61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707億元人民幣。而到2015年,營業收入為509.7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75.16億元人民幣,凈利潤增長近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