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國辦發34號文,指導引領和推動了水泥行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也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礎。喬龍德還充分肯定了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在貫徹國辦發34號文件中的表率作用。他認為,沒有大企業的幫助和支撐,單靠協會做工作是不行的,這些大企業帶頭吃虧帶頭限產,每個區域內的大企業多數都做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走出了困境,且有提升。
在闡述完好的方面之后,喬龍德還指出了不足的地方。他表示,水泥行業在調結構的供給側改革中,去產能方面還沒有取得根本的突破,現在取得的效益主要來源于限產、錯峰生產。國家的要求是去產能、補短板、調結構、穩增長、增效益。去年做了認識上和輿論上的一些準備,但還沒有真正去產能,還沒有邁出實質性的步子。
在談到今年的總體工作時,他指出,目前總基調已經定了,中央定了,中國建材聯合會和水泥協會也定了,那就是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去產能、補短板、調結構、穩增長、增效益。所有工作都要圍繞結構調整,改變發展方式的主題、主線進行。根據這個總基調,全行業要堅決打贏“四個攻堅戰”,真正做到加快“兩個推進”。一是要打贏去產能、補短板的攻堅戰;二是要打贏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的攻堅戰;三是打贏發展建材服務業的攻堅戰;四是打贏節能減排達標、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戰。“兩個推進”是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加快“走出去”發展步伐。
在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下,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復雜程度在某些方面將繼續加深,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長下行與系統性風險上升壓力并存的局面。在談到“十三五”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時,他指出,“十三五”是矛盾、問題充分暴露的一個時期,但也是潛在發展需求最多的一個時期,從發展方式到發展變化,再到產業組織結構調整,都會有較大變化的新時期。無論是從行業發展來講,還是從進一步加強行業自身的改革發展來講,都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巨大的挑戰,為此必須要有充分準備。那就是,首先要在行業面臨傳統產業嚴重過剩與新興產業嚴重短缺的挑戰時,真正做到“淘汰落后和提升技術兩個目標的同時實現;新興產業培育和新需求的開發兩大任務同時推進”。
其次是在行業發展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和高端發展;發展方式由單一的制造業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并舉;發展格局由單一國內市場向國內國外并舉;發展目標由單一的經濟目標向環保綠色、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國際領先水平發展的轉型階段,其發展的門檻、內涵、質量、難度都將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