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寨水泥是河北十大品牌水泥之一,排名僅次于冀東水泥。截止目前,環保部并未公示如何處罰石家莊市鹿泉區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但像這樣的大型企業都被環保部通報監測數據造假,原因值得深究。
違法成本太低多家水泥企業數據造假
去年8月,福建三明大田縣的新巖水泥有限公司將遠程操控監測設備參數,嚴重超標的氮氧化物濃度,擅自改為接近達標后上傳環保部門,涉嫌在線監測數據造假。三明市環保局對該公司罰款10萬元,相關人員被行政拘留。
去年7月,環保部通報中材萍鄉水泥有限公司存在氮氧化物在線數據造假問題。去年7月19日,督察組將舉報問題轉辦后,萍鄉市、上栗縣兩級環保部門隨即對該公司煙氣脫硝設施運行情況進行突擊檢查,發現其生產樓三樓自動化部室內有一臺計算機安裝有遠程控制軟件,通過使用光貓、光纖、網線將計算機與煙氣自動監控設備工控機組成局域網,對工控機進行遠程控制操作,并擅自修改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量程參數,掩蓋超標排放的違法問題,逃避環境監管。去年7月22日,上栗縣環保局約談該公司負責人,下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并處罰款50萬元,同時將案件移送上栗縣公安局,上栗縣公安局對直接責任人行政拘留8天。
上述兩例,罰金才10萬、50萬,顯然違法成本太低,相對于投資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建水泥生產線來說,這點罰金簡直就是九牛一毛。以水泥企業的1條5000t/d水泥生產線脫硝為例,只氨水這項成本就要年損耗300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它如果弄虛作假,每次環保部稽查時,數據造假,或稀釋氨水濃度,就可節省很大一筆環保費用。而不幸被抓一次卻只是幾萬到幾十萬的小額罰款,相比較來說,罰款的成本遠低于弄虛作假帶來的收益,這就是企業寧可違法的原因之一。
排污企業與設備供應商相互“照顧”
部分水泥企業擅自修改參數,致使在線監測數據嚴重失真,涉嫌偽造監測數據,屬于弄虛作假,具有明顯的逃避監管行為和主觀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