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嚴冬季錯峰 開工率下滑
去年工信部和環保部聯合發布了《2016-2020年期間水泥錯峰生產的工作通知》,為十三五期間北方十五省的冬季停窯定下了基本要求,其他時間和地區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錯峰生產。此次錯峰生產堪稱為史上最嚴冬季錯峰。
據統計,受錯峰生產影響,華北地區跟往年相比,今年開工率有所下滑。詳情見下表:
2016年4月、2017年4月磨機開工率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出,華北地區水泥磨機開工率同比下降了23.89%(京津冀地區占華北地區水泥總產量的大部分,金隅水泥就占華北地區水泥產量的6成)。
由于水泥產量出現了下滑。市場面消息,京、津、冀2017年1-3月水泥產量分別同比下降28.8%、7.3%、18.4%。平均產量降幅為18%。而京津冀地區水泥價格雖出現暴漲,京、津、冀2017年1-3月水泥價格上漲幅度分別為13.5%,13.9%,8%。但平均價格上漲幅度卻不到12%。這就是水泥價格上漲,但水泥企業經濟效益卻不見好轉的根本原因。
2+26城市監督 部分企業面臨停產
今年的兩會上,環保是重要議題。兩會提出,在環境治理方面,堅決加強霧霾治理,從燃煤治理、全面污染源治理、強化尾氣治理、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嚴格環境執法和督查五個方面著手。水泥企業作為粉塵、氮氧化物的排放源頭之一,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督察對象。
為了加強環境治理,早在2月17日,環保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能源局和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6省市公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了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今年的大氣污染治理任務。《方案》指出,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要強化監管,組織開展采暖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行動,按季度調度各地“小散亂污”企業整治情況,公布一批不能達標的企業名單,依法實施掛牌督辦、限期整改,涉及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剛剛過去不到4個月時間,環保部門已經開展了幾次督察活動。據環境保護部最新通報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情況,截止4月18日,環保督查組共督查450家企業(單位),發現285家存在環境問題。存在問題的企業中,“散亂污”企業違法生產的84個,未安裝污染治理設施的20個,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18個,存在VOCs治理問題的4個。例如,山東省淄博市崇正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寶山水泥廠修改系統參數導致數據失真;河北省唐山市燕南水泥有限公司未向環保部門報告,擅自于4月11日恢復生產,干擾了儀器環境條件導致監測數據失真。督查組已及時移交地方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此外,有業內人說,今年北京的大型會議特別多,而每次召開大型會議,京津冀以及周邊的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可能面臨停產、限產,這也是導致京津冀水泥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因素之一。
2017年北京召開的大型會議 4月20至21日,2017年國際食品安全大會在京召開。
4月20日至21日,商務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貿易救濟工作會議。
4月19至20日,全球云計算開源大會在京召開。
4月20日,2017城市觀點論壇北京行地產行業峰會在北京舉行。
4月20日下午2017全國微電商創新與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
4月20日,智能養老助殘標準與技術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
4月19日,第九屆中國清潔環衛行業年會在京召開。
4月16日,2017年全國健康飲水大會在京召開。
4月14日-15日,由51CTO主辦的WOTA全球架構與運維技術峰會在北京召開。
4月12日至13日,華南季風降水試驗(SCMREX) 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環保督察力度越來越嚴,每次督察都血雨腥風,水泥企業違法成本越來越高。部分水泥企業負責人表示,水泥價格再高,也不“敢”生產。環保部的一紙整改令,就要花數億元才能完成。迫于環保督察的壓力,部分水泥企業處于半開工狀態。因為不能正常生產,水泥產量并不高。所以,出現水泥價格暴漲,利潤不豐厚的“隱痛”。在此基礎上再扣除設備檢修、折舊及人工費用,這個“隱痛”會讓水泥企業更“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