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人種下的獼猴桃
曾經的輝煌一去不返
河北平山縣有豐富的石灰巖,水泥給這里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污染著這里的空氣,在環保部公布的全國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中,石家莊屢次名列前三。從2013年底開始,平山縣分兩批拆除了18家水泥企業。在2013年之前,這里密密麻麻分布著40多家水泥廠,緊鄰這條高速的北側是南西焦村,村子里有12個水泥廠、8個采石場,全村近90%的村民從事水泥相關工作。
公開數據顯示,從2007年開始,河北平山縣鹿泉區開始逐步推進淘汰水泥落后產能,先后拆除立窯75座,3米以下磨機80臺,關停采石企業13家。通過技術改造、兼并重組,截至2013年底,鹿泉僅剩27家水泥企業;后來又經過2013年、2014年全市范圍內的兩次集中拆除,石家莊市共關停拆除水泥企業35家。
一水泥廠拆除現場圖
截至到目前,曾經水泥企業密布的鹿泉區和平山縣,一共只剩下了3家水泥企業。現在仍在生產的只有隸屬于大集團旗下的水泥廠,其余的全都已經停工了。水泥企業停工,大量水泥工人沒活干,只能又重新變回農民,或另謀他路。
全國多少水泥企業關停
我國水泥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高污染的行業特征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原則相悖。在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驅使下,各省市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對產能過剩企業逐步“關停并轉”,促進行業落后生產能力有序退出。全國各省市有不少水泥企業已經關停,也有不少水泥企業即將被關停。
河北:今年4月河北唐山豐潤區成立由環保、公安等部門參加的聯合調查組,進行核實處置。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在依法履行相關程序后,陸續對京豐水泥廠、金山水泥廠等9家企業做出責令停產的處理。到2020年底全部關停無搬遷價值且環境影響明顯企業。河北保定今年6月底前關停排放不達標的水泥企業。
新疆:今年起,新疆水泥執行階梯電價,整改無望高耗能企業關停。
山西:山西環保廳今年3月宣布,將處罰、關停今年內不領”許可證“的水泥企業。
內蒙古:呼和浩特加大力度關停水泥等行業剩余"小散企業"。
水泥廠關停,老板在干什么
隨著環保的施壓,”散亂污”小型水泥企業更是生存維艱,只能紛紛關停。水泥工人在企業關停后,有的種菜,有的種地,有的種果樹,那么關停水泥廠的老板干什么呢?大部分老板投入到二次創業中。他們有的再創業失敗,有的再創業另開一片新天地。
案例1:水泥廠老板承包土地種植 失敗
某水泥廠的老板,因為水泥廠不景氣,所以就將水泥廠關閉了,他聽很多人說,現在到農村創業是一很好的發財路子,于是,他到農村承包了5000畝土地。5000畝土地承包下來后,他搞了傳統種植,種植了水稻、小麥、蔬菜、果樹等。
但是,他經營了幾年,都是虧損,現在已經陷入了巨虧。原因是土地租金貴,用工貴,各項資金都高于市場價,本來搞傳統農業的利潤就低,比如種植一畝水稻的純收入只有幾百元,而且周期長,這樣就使他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局面。
案例2:湖南某水泥廠老板種竹筍 風生水起
陳小軍,是湖南桃江縣灰山港鎮灘口上村人。那片地界,山上竹林子多,山下水泥廠多。2011年前,陳小軍還是湖南益陽裕華水泥有限公司的老板。如今,他改旗易幟,移情青青翠竹,成為灰山港筍竹專業生產合作社負責人。
“別看現在產值低,等期滿5年,總產值就可達到100萬元,以后逐年遞增,畝平綜合效益能達到5000元左右,10000畝就是5000萬元。”陳小軍描述著自己宏偉藍圖:他不滿足于做產品的初加工,還要向深加工、品牌化發展;也不滿足于自己富,要帶動四方鄉鄰集體致富。在陳小軍的帶動下,村上陸陸續續有20戶人家從城返鄉,承包林地種竹筍,開啟了他們的綠色事業。
案例3:河北某水泥廠老板做飲品 涅槃重生
安忠平,是原鹿泉華恒水泥廠負責人。鹿泉華恒水泥廠被夷為平地后。他當時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已經干了那么多年水泥,所有的渠道、資源都在這一塊,突然不讓干了,真是手足無措。當時政府組織關停企業老板等人員外出考察,尋找項目,到過承德、內蒙古,還去了南方。經過一圈考察,安忠平心里有了“眉目”。
“當時也下不了決心,身邊好多同行還在到山西、陜西等地方去考察市場,看能不能還干和水泥有關的。”安忠平說,自己也想著能找個地方干回老本行,水泥產業肯定是發展不下去了,所以開始了轉行之路。
在糾結了一段時間后,他引進了年產3萬噸的核桃露生產線,準備轉行進行食品加工。安忠平的核桃露廠就在水泥廠的原址上,目前他的創業正在路上。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無論干那行,只要干得好,一樣能出人頭地。
無論是水泥工,還是水泥廠老板;
順應時代的潮流,響應國家號召;
努力發展自己,總有一方熱土屬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