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余熱發電是利用生產過程中多余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技術,不僅節能,還有利于環境保護。伴隨著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以及低碳經濟等一個個觀念的提出,我國的余熱發電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甘肅金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干法二廠余熱電站汽輪發電機的額定發電量是4500KW,而目前的每小時余熱發電量能夠達到4200KW左右,產生的電量全部用于自我消化,可滿足約全廠1/4的用電量。


甘肅金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干法二廠余熱電站總投資2800萬元,投產以來每年新增利潤數萬元,節約標準煤1.07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58萬噸。該余熱電站將原水通過活性炭過濾器及多介質過濾器降低水體的濁度、除去懸浮雜質、凈化水質,再經過反滲透系統除去水中的微粒、有機物質、膠體物和無機的陽離子、陰離子等水中雜質,進而得到除鹽水,再由物理除氧方式將其中氧氣剝離打進鍋爐,經高溫廢氣加熱至過熱蒸汽帶動汽輪發電機做功發電,做功后的蒸汽再經過循環水冷凝除氧進入鍋爐,如此往復形成一個汽水循環。要保證其穩定運行,就需要將其中每一個環節做得一絲不茍,但面對北方水質偏硬的現實問題,為了將循環水的硬度降至標準值不得不加大補水排污量,可是這樣又造成了不必要的水資源浪費,故對余熱電站內除氧器及射水箱的工業補水溢流水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回收水系統改造。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過程中可以看出,改造前除氧器及射水箱內不間斷補充的工業水,經過溢流后最終排至排污井,除氧器、射水箱及循環水池共計日補水排污量約800-1000m³,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浪費。而改造后這部分溢流水通過管道進入回收水泵坑回收,再由浮球閥智能控制的兩臺回收水泵打至循環水池再利用,改造后的除氧器、射水箱及循環水池共計日補水排污量約400-600m³滿足運行需求的前提下,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完成了利用率達到100%的重復用水,節約了近一半的新鮮用水,也進一步控制了循環水的硬度指標。
投稿人:金昌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阮黎明 滕先武 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