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對化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出臺了大量政策性文件,《實施辦法》出臺的目的也是希望通過減量置換,促進水泥行業去產能、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但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重復置換和僵尸產能復活現象層出不窮,成為加劇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我國已經是全行業全局性產能嚴重過剩(北京、上海、海南等地也是輸入性過剩)的背景下,跨省重復置換、僵尸置換必將使本已嚴重過剩地區的產能過剩加劇,不僅會嚴重打擊行業聯合重組和行業自律的積極性,還會破壞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果。
二是,現行政策對2009年38號文件以來屢屢出現的重復置換問題,應設更加明確的改進或阻止條款,否則會導致部分企業和某些地方政府合謀,關停多年的產能會多次出現在新建項目的置換名單中。
三是,在行業協會及一些有擔當的大企業引領推動下,許多生產線已經實現了市場化關停,但仍然有人借《實施辦法》出臺之機讓這些僵尸生產線有了“借尸還魂”的空間。
當前,水泥行業最根本的任務是去產能,加強錯峰生產和行業自律維護市場穩定。我們必須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舉全行業之力嚴控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落實去產能計劃;堅持行業自律,全面推行錯峰生產,共同維護水泥市場的穩定,確保2018年全行業經濟效益持續增長;同時,加快技術升級和綠色轉型,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作為行業內有擔當的大企業負責人,我再次呼吁:
一、堅決遏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后產能,落實2018年去產能行動計劃
堅決遏制新增產能。立即推動制訂并落實《水泥項目產能置換實施細則》,禁止重復置換、僵尸置換,各級協會會同政府主管部門嚴格核定產能置換項目產能置換指標和置換項目產能、能耗及排放指標,落實加強對技改項目監管的政策和手段,嚴禁借產能置換名義和通過技術改造新增產能。
核查整改違建項目。配合政府組織對2013年國辦發43號文件出臺后建成投產和在建生產線進行全面專項核查,對所有批小建大和重復置換等違規項目進行嚴肅整改,嚴肅查處各類違規產能。
加強中央和省級政府各主管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積極利用環保、節能、質量、安全、綠色礦山等法制化政策手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爭取、環保、能源、質檢、安全、礦山主管部門的支持,修訂相關標準,積極利用環保督查、用能監察、質量檢驗、生產許可證核查、安全認證和綠色礦山生產許可等法制化手段去產能。
繼續發揮市場化作用,積極推廣大小窯對接、區域平臺公司等市場化去產能的經驗,加快市場化去產能。
積極爭取政府政策支持,設立去產能基金。
各地主要大企業要積極支持各省協會,積極參與組織專班配合地方政府組織落實各省去產能行動計劃,確保2018年淘汰落后產能13580萬噸。
二、繼續堅持行業自律,全面推行錯峰生產,繼續提升行業經濟效益
要堅定不移地全面推行錯峰生產,加強行業自律限產,各級協會組織和大企業要積極爭取政府主管部門的支持,制定和落實年度錯峰生產方案(計劃),堅定不移地推進錯峰生產。要繼續強化各區域市場的協調工作,不斷總結推廣淄博聯合水泥公司、內蒙古水泥集團、吉林市水泥集團、遼寧云鼎水泥公司等經驗,營造區域性的良好競合氛圍,維護市場穩定和公平競爭環境。
三、總結推廣新疆經驗,全面停止生產32.5等級水泥
停止生產32.5水泥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行業標準和行業準入的有效實踐,對推動高等級水泥和高性能商砼應用非常有利,也是解決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重要途徑之一。建議全面總結推廣新疆經驗,加快修訂國家、行業標準,及時調整稅收補貼和優惠政策,加大行業監管、自律力度,從源頭規范和提升水泥質量。
四、進一步發揮協會組織協調和大企業引領示范及行業主流媒體輿論宣傳引導監督作用
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建立強有力的各類違規項目的監督、曝光和懲治機制,對違反國發38號、41號等文件的在建或已建成生產線,行業協會應聯合工信、發改、環保等部門大張旗鼓地徹查,堅決同違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政的行為作斗爭,共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裁、北方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水泥協會執行副會長 肖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