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泥人網了解,熟料強度相對較低時,為了保證水泥強度就要增加熟料的添加量,成本自然就會增加;若水泥強度不夠,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也要超比例添加水泥以保證混凝土強度,同時也會增加商混企業的生產成本,如果不多用熟料、不多用水泥,建筑物的強度等級便相應降低,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了。
近期,又有大批量進口熟料到港,據熟料進口貿易商介紹本次到港的是越南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越南國企)所生產的水泥熟料,各項指標都達到我們國家的標準要求。
這家企業生產線采用德國技術設備,而且是全自動化控制系統,工廠日產熟料3萬噸左右。目前市面上那些強度相對較低的進口熟料多是國外一些規模相對較差,質量控制相對較差的企業所生產。這類企業所生產的熟料質量確實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對而言強度較差。
本次到港的熟料綜合分析數據如下:
據了解硅酸鹽水泥主要有硅酸三鈣(C3S),硅酸二鈣(C2S),鋁酸三鈣(C3A),鐵鋁酸四鈣(C4AF)這四種礦物。這幾種礦物是水泥強度的主要來源,其中鋁酸三鈣的含量對水泥早期強度影響最大。
對比而言,國內熟料的C3S(硅酸三鈣)一般在60%左右,南方區域企業所生產熟料這個指標相對高一些,部分企業甚至達到60%以上,北方區域企業這個數據偏低,相對較低的在52%左右部分小廠生產的劣質熟料在50%以下。C3A(鋁酸三鈣)決定了水泥產品的需水量,數據越高,需水量越大,越容易出現裂紋。
雖然熟料強度相對較差時,混凝土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用多添加水泥來彌補,但是有部分企業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
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第3批39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報,其中水泥產品抽查結果顯示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99家企業生產的199批次水泥產品其中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涉及燒失量、氯離子及強度。
不合格產品及其企業名單中有三家企業顯示強度不合格,其中山西省蒲縣龍祥建材有限公司P.S.A32.5水泥28天抗壓強度不合格。山西省新絳縣新華水泥有限責任公司P.S.A32.5水泥及浙江省諸暨市巨峰旋窯水泥有限公司P.C32.5R水泥28天抗壓強度,3天抗壓強度均不合格。
詳情見下表:
據水泥人網了解,如水泥產品3天抗壓強度不夠,工程拆模時間需加長,影響工程進度;28天抗壓強度不夠,建筑物質量將沒有保證,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
近期,浙江省公布的2018年浙江省硅酸鹽水泥產品監督抽查結果顯示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集中在3天強度、28天強度等項目。
詳情見下表:
水泥強度不合格,會誤導消費者在使用水泥過程中錯誤確定水泥的使用比例,導致建筑結構的強度安全性能遠遠達不到設計使用要求。嚴重時會導致建筑物坍塌,極易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相關分析人士稱,強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礦物的品相、還有熟料煅燒的好壞、熟料冷卻的速度、細度等。如熟料煅燒及冷卻工藝不當,會導致熟料中活性礦物含量不足,熟料整體水化性能偏弱影響到后續水泥的強度。
同時,在后期粉磨工序中熟料的添加量不足也是導致水泥強度不達標的原因之一;水泥存儲、運輸過程中與外界潮濕環境接觸過多,則水泥易吸潮結塊也會導致強度過低。
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過多摻入粉煤灰、沸騰爐渣等低活性混合材,則水泥強度發展時間較晚,可能導致其早期強度達不到標準使用要求。
使用不合格的水泥,會使混凝土構件、建筑物等產生變形、裂紋,甚至坍塌,崩潰,造成嚴重的工程質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