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號下午,徐州市“263”環保督查暗訪組和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督查問責組聯合開展了督查暗訪。
記者
如果缺乏管控,水泥在攪拌和生產過程中,極易產生大量顆粒物揚塵。而這種顆粒物非常的細小,是成為大氣PM2.5的主要來源。而在銅山區雁群村,像這樣的沒有管控的小水泥企業非常之多。
21號下午,聯合檢查組通過多家小作坊生產的水泥預制板曬晾度認定,這里幾個小時前還在生產,一些企業則剛剛臨時停產。那么小水泥企業如何才算是按照環境管控,規范生產呢?
徐州市大氣辦工作人員:
水泥制品企業要規范的話,一個把料場堆場應該全封閉。它的生產車間應該密閉起來,用負壓進行收集,布袋進行除塵。
而暗訪組現場發現,這些家庭作坊式的小水泥制品點,沒有廠房、廠名,沒有環保收集除塵設備,原材料和攪拌機都處于裸露狀態。每家作坊地面積塵嚴重。車輛一旦經過,頓時掀起幾米范圍內的揚塵。這些水泥黃沙等原材料在裝卸、攪拌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顆粒物。
徐州市大氣辦工作人員:
發現一個水泥制品可以說叫一條街,因為這地方的水泥制品都是屬于粗放型經營,所有的料場堆場全部未覆蓋,道路也未硬化,未有任何抑塵措施。因為水泥制品產生非常細的顆粒,這種顆粒,粒徑比較小,一旦有3-5級風,半個小時能刮到市區,所以對我們市區的大氣質量PM2.5和PM10影響非常嚴重。
在雁群村村委會周圍,聚集了大大小小這樣的水泥家庭作坊上百家。暗訪組注意到,在310國道兩側建了1公里左右的水泥圍墻,圍墻后面藏著大量的水泥制品家庭作坊。
記者:
在我身后像這樣大大小小的龍門吊有很多個,這也說明在這個村,家家戶戶都在生產水泥制品。那么如果沒有環境的管控,這里只能形成環境污染的聚集。專家認為,這是典型的散亂污企業。
這些小水泥制品企業,它們缺乏環境管控,非法生產。
徐州市大氣辦工作人員:
它這不僅幾十家,有上百家企業,粗略估計,它這是家家戶戶都這樣生產,一種原始的粗放的經營。
一個村子里,有上百家小水泥制品企業,而且沒有任何環保管控措施,依然在生產,看到如此的畫面令人震驚。這些小水泥企業的長期存在,給大氣環境帶來的影響難以想象。縱容這些小水泥制品企業的存在,就是對秋冬季大氣管控要求的嚴重懈怠,雁群村絕不能成為大氣嚴管的法外之地,對此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