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免费观看_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_91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亚洲电影激情视频网站

2018-12-21 09:20:33 來源:水泥人網

超低排放可以不用錯峰停產!是否是一個偽命題!

  最近,多省陸續推出水泥企業實現“超低排放”,可以不用參加錯峰停產。水泥人網有幸與行業的專家進行了一次深度交流,也給出了一些中肯意見,希望能有助于水泥行業的發展符合“綠水青山”的戰略,與同行們交流:

  1、“超低排放”并不一定是保護環境

  任何工業生產,都會有排污,都有治理污染的任務。但同樣,任何治理都要付出耗能的代價,這不只是資金與人力的代價,還有對環境破壞的代價。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只要耗能,尤其是在以石化能源為主要能源的時代,它們的燃燒都要排出大量CO2、NOx、SOx等廢氣,成為破壞生態環境的重要污染物,能耗越高就意味這些廢氣的排放量越大。

  以水泥行業脫硝為例,為降低NOx排放量,就要消耗氨水或尿素,就要多消耗各種能耗,但因為降低的排放量大于能耗的增加量,這種治理就有意義;但如果治理降低的排放量還不如耗能所增加的排放量,就算沒有氨逃逸,就算熟料熱耗不增加,它都會加重對環境的污染。

  為什么西方國家不超低排放,不是因為他們的技術不如我們,或不舍得加大投入,而是因為他們對治理后果算賬后,即便在減少排放量上也是得不償失。盡管我們現在排放標準比任何國家都低,但若沒有更先進的治理技術做支撐,此標準并不應該認可為先進。

  當前我國霧霾還在靠風趨散,正是忽視治理的負面效果,以為越低越好。道理很簡單,如果治理是靠不斷轉移新的污染,加大了發電、化肥、運輸等行業的排放量,這種過度治理就要適得其反。

  因此,衡量任何治理方案是否先進,不能只看排放量降低多少,更要看耗能增加多少。任何治理都有兩面性,不會沒有負面效果,就像沒有永動機的道理一樣。治理的責任就是要讓正面效果大于負面效果,而且大得越多越好。這就是需制定適宜排放標準的原因。

  之所以稱“節能減排”,就是強調為環保的減排一定要與生產節能捆綁在一起。企業對環保的貢獻,不能只看污染排放的量,更要看它的生產耗能水平。換言之,凡生產能耗高的企業,哪怕污染排放合格,甚至是超低排放,也不能認為環保達標;恰恰相反,它仍然應該是環境治理的重點目標,如果能耗降不下來,就一定要盡早淘汰,而不是還在治理排放,這才是對環保的真正貢獻。

  2、水泥企業錯峰生產也不利于環境保護

  如今的錯峰是責令所有水泥企業都按規定停產同樣時間,其目的是為去掉多余的產能,使水泥熟料從供大于求,價格狂跌,而一改為供不應求、價格暴漲。但這種去產能沒有去劣質產能,并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而是優劣產能一起去。所以,它沒有提高環保水平,只能減少短時間的排放,尤其在北方冬季,能大大緩和對大氣污染的壓力。但沒有降低單位熟料水泥的能耗,非但如此,還由于增加了設備開停次數,提高了單位能耗。

  每開停一次窯,幾噸柴油、幾十噸煤粉就白白燒掉了,開停一次磨,至少要多耗幾百度電,正如前所述,這些耗能不只是耗掉了金錢,而是增加了污染。只要社會還需要水泥,靠停產控制排放量,只能是短期改善環境,而從污染總量看,就一定要為設備開停付出更多的耗能。

  實行錯峰生產的幾年,除了增加能耗外,還有如下負面影響呈現出來:

  ① 水泥價格上漲的幅度,已經遠遠超過理性恢復的范疇,開始影響國計民生福祉,基礎建設投資要增加,百姓購房成本要提高。價格增長也不會讓大多員工增加收入,卻每年要自謀職業數月。唯有企業負責人因緩解了壓力而喊好。誰都明白,這種好景不可能長期維持。

  ② 為了在有限的生產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企業只能不顧能耗高低而追求高臺產。

  ③ 高價帶來的高額利潤,已經讓不少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建設新生產線的欲望重新抬頭,所謂產能置換政策,仍只按生產線規格,品質并不高,少有節能的技術含量。

  ④ 東南亞國家的水泥熟料陸續進口,自己的設備、資源、人力被強令閑置,難道這真適合我們的國情嗎?

  顯然,面臨這些由錯峰生產帶來的負面影響,制定區別政策的想法是積極的、必要的。

  3、靠節能競爭才能從根本上保護環境

  既然耗能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源頭,就應該從降低能耗出發保護環境。這不僅是環保的根子,更是行業技術發展,提高產能水平的必然之路。

  做一個測算,如果將現有水泥企業的產能水平按能耗高低分為優質產能、一般產能及劣質產能三類,它們的熱耗水平分別是100kg標煤/t、105kg標煤/t及110kg標煤/t,并假設它們在行業中所占比例分別是25%、50%、25%。

  采取"一刀切"錯峰每家一年都停三個月,則能耗仍維持平均105kg標煤/t;但窯開停一次,熱耗要增加2kg標煤/t, 全行業的熟料熱耗就是107kg標煤/t;如果差別對待,讓劣質產能永遠關閉,一般產能停4個月,優質產能連續運行,平均能耗就降為102kg標煤/t,開停的窯少了一半,熱耗只多1kg標煤/t,全行業平均熱耗就是103kg標煤/t。這是無須任何投資,只憑政策就能產生的效果。用這相差4kg標煤/t的成本,按全國年生產只有10億噸熟料計,折合少用實物煤500萬噸,以原煤500元/噸計,全國每年就節省25億元煤款,這還不算減少污染排放所帶來的效益。

  用這些財力安置劣質產能企業的職工,要比現在都錯峰停產好過得多。這樣的政策還必將鞭策所有企業都向低能耗努力,社會效果更大,而不是片面追求超低排放。

  有人認為企業的能耗高低難以分辨,因此區別錯峰生產難以兌現。事實并非如此,只要用幾條很簡單的標準就能判斷煤耗與電耗高低。如沒有自備礦山的企業,能耗不會低;不按規范開采礦山,不僅是短期行為,也是對環境的破壞。又如沒有準確計量的企業,能耗也不會低。或者用企業每年購進的煤量(換算成熱值)及電量,與出售的熟料與水泥,與年底的庫存量準確沖減后,就可計算煤耗與電耗。

  盡管還有很多一眼就能看穿能耗真假的方法,識別企業的能耗水平,但最為關鍵的還是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能否認清能耗對生產與環保的作用。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cementren;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投稿請聯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業務咨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