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時間的分水嶺上做一個回顧,那么2016年5月注定是湖南華新湘鋼水泥有限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這一年的5月6日,股東對公司核心領導成員進行了更換,56歲的鄭群出任總經理。當一個身材微胖的人頻頻出現在現場、班組,人們不禁交頭接耳:這個人怎么樣?能不能把這個連年虧損的廠子帶出泥潭?(圖為總經理鄭群在益陽沅江考察可以轉船礦粉的碼頭)
(圖為總經理鄭群在益陽沅江考察可以轉船礦粉的碼頭)
鄭群此時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公司連續兩年虧損達兩千余萬元,還欠著銀行的貸款,水泥庫、礦粉庫年久失修,漏水嚴重,主要生產設備也是帶病運轉,故障不斷。更為痛心的是,由于看不到希望,人心渙散,一些骨干紛紛要求調走或辭職。鄭群不動聲色,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走訪了解,一個班組一個班組去談心聊天,看似是閑談,實際上他是在了解大家內心真實的想法。等到把下面員工的思想動態了解的差不多的時候,鄭群召集領導班子開會,會議從下午一直開到深夜。達成了幾項共識:確定深挖內潛和外拓市場為企業扭虧為盈的根本方針和中心工作,調整一些部門的職責職能,鼓勵和提倡一崗多能。所有公司領導都確定一個部門或班組做聯系點,沉下心來促進基層工作的開展。敬業愛崗的員工是企業寶貴的財富,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要求調走或辭職的骨干一個不批,對工資偏低的骨干發放崗位津貼,在全公司開展產銷聯動勞動競賽,人人有指標考核,達標兌現獎勵。一年減虧,第二年必須盈利。
?。▓D為公司客戶答謝會)
政策一出,員工看到了希望,覺得這屆班子是些干事的人。思想一通,干勁十足,大家也深知“廠興我榮,廠衰我恥”這句話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前幾年廠里虧損,別說獎金,連基本工資都沒有發滿,一些有房貸、車貸和生活負擔重的員工憂心忡忡,還不知道紅旗能打多久。新的領導班子一亮相,就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還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大家憋著一口氣: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虧損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以鄭群為首的新任領導班子的解困措施一出,既得到員工認可,也得到南部事業部和股東支持。你想想,上中下三位一體一起發力,該是多大的動靜?不知不覺中,到2016年9月就止住了現金流虧損,這距鄭群上任才剛剛過去5個月。從那時起,逐月連續保持盈利,到2018年12月,不僅消化了歷年潛虧,還清了銀行貸款,公司賬上存款近9000萬。
僅僅兩年半的時間,華新湘鋼就從虧損大戶成為盈利大戶,再現“礦粉大王”的風采。這期間,不僅處置了閑置多年的龍門吊、散裝罐,一些關鍵設備也投資進行了升級改造,所有漏雨的水泥庫、礦粉庫全部實施了挖庫、防水處理。2018年6月,一期物流標準化和地磅無人值守項目同時上線運行,水渣車從進廠、過重車磅、卸車、過空車磅、打印磅單出廠,司機全程不需要下車操作,簡單快捷,提高了效率。2018年10月二期“一級安標”一次性驗收通過,為員工提供了安全整潔的工作環境。2015年員工年平均工資不足5萬元,到2018年人均年工資突破7萬元。這說明企業發展了,員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尤為可喜的是企業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提振了員工的勞動熱情和工作信心。原來吵著要調走和辭職的骨干員工現在都不愿意走了,紛紛表示要留下來為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出力。
?。▓D為公司年終總結表彰會)
如果要對華新湘鋼鳳凰涅磐般的經歷做個歸納總結的話,不外乎下面幾條:
一是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公司定為每周一為經理辦公會,雷打不動,各專業、各端口有什么問題和建議都可以在會上提出,一旦形成決議,必須不折不扣執行;班子其他成員如設備副總陳奇峰是公認的電氣專家,對設備改造起主導作用;生產副總劉方利、謝確是名副其實的實干家,在生產現場摸爬滾打,起模范帶頭作用;營銷副總張鳴曾獲2009年華新勞動模范稱號,為穩定銷售渠道想了很多辦法;財務總監、工會主席朱東建是注冊會計師、高級審計師,曾獲湘鋼2013-2015年度勞動模范稱號,經常走訪困難員工家庭,對穩定員工隊伍做了許多工作;班子成員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對外只發出一種聲音。如此強強聯合的領導班子像一塊巨大的磁鐵一樣,緊緊地把員工凝聚在一起,迸發出巨大的正能量。
二是關心骨干和員工的生活及思想動態,關心他們的貢獻和成長。兩年半來,該提職提薪的盡量爭取,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努力給大家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和空間。特別是黨政工聯合舉辦的產銷聯動勞動競賽,讓大家覺得個個有奔頭,大大激發了員工的勞動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三是弘揚正氣,鞭策后進。對敬業愛崗的員工給予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榮譽,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努力進取,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許華新湘鋼公司的扭虧為盈之路,對別的企業來說,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作用。(供稿人 張玉龍)